致外交部公開信:台灣應支持草擬中之聯合國《危害人類罪公約》並爭取友邦加入
外交部 林佳龍 部長閣下 敬啟,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懇請台灣政府支持目前正在聯合國大會第六委員會討論的《防止及懲治危害人類罪公約》草案。
台灣雖然非聯合國成員國,仍舊展現出對國際公約的發展與制定的熱情,也持續透過國內法化國際人權公約來將法規與國際標準接軌,並發揮區域與國際之影響力。也因此,我們也建議外交部支持並鼓勵友邦國家參與該公約。
2019 年國際法委員會(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通過《防止及懲治危害人類罪公約》(簡稱《危害人類罪公約》)之草案, 並於聯合國大會第六委員會(Sixth Committee)持續審議該草案,也在 2023 年 4 月和 2024 年 4 月兩次的追蹤會議上進行討論。在第六委員會中,各國也針對草案條文所涉及的各層面交換實質意見,並於 2023 年 12 月審議了各國所提交的書面意見。
聯合國大會第79屆會議即將舉行,而聯合國第六委員會也將於 2024 年 10 月和 11 月再次審議「危害人類罪」之議程內容;本次目的是討論國際法學委員會提出的「由聯合國大會或由國際使節代表會議在草案條文的基礎上制定一項公約」的建議,並對該建議作出決定。
國際特赦組織因此敦促台灣政府在第六委員會即將召開會議之前和期間,表達對該公約以及對各國展開公約談判程序的支持。
而台灣雖然非聯合國成員國,仍舊展現出對國際公約的發展與制定的熱情,也持續透過國內法化國際人權公約來將法規與國際標準接軌,並發揮區域與國際之影響力。也因此,我們也建議外交部支持並鼓勵友邦國家參與該公約。
雖然在最近的第六委員會會議上,多數國家和區域組織皆有具建設性的參與並普遍表示支持,但我們認為各國更應以行動展現出我們要從條文的討論再邁向下個階段,也就是轉為推動整部《危害人類罪公約》的建制,並在這個階段獲得壓倒性且跨區域的支持。如果對於草案的條文本身存在意見上的分歧,可以透過正式協商談判來解决歧見。
國際特赦組織堅信,若能通過《危害人類罪公約》,將可填補國際法中的缺塊並加強打擊有罪不罰現象。當前我們仍然迫切需要一部專門的國際公約提供新的契機,以預防危害人類罪並確保受害者能獲得正義、真相與補償。一部專門的公約能提供一個全面的框架,使所有國家都能夠將這些罪行納入本國的法律體系,並在與其他國家的合作之下,起訴所有涉嫌應承擔相關刑事責任的人。
國際特赦組織樂見大多數國家已經在發言中表示對開始談判進程的支持,也支持最終能通過《危害人類罪公約》。有鑑於此,國際特赦組織加入了已經獲得全球 400 多個其他組織和個人連署的「支持促進建立《危害人類罪公約》之聯合聲明」。
儘管我們針對國際法委員會 所通過的草案內容仍舊提出了幾項改善建議,但該草案的條文已然是展開談判的良好基礎。國際法委員會的條文起草代表已清楚且在後續的會議中再次表明,「危害人類罪」相關之國際法制已經可以再向前邁出一步了,沒有理由再拖延此公約的建制,而當前即是我們透過強化國際法,來保護人們免於此跨越區域疆界的罪行的時刻。
我們有機會在推動此公約的過程中,將強大且以倖存者為中心的條文,例如:2023 年通過的「與國際合作調查和定罪種族滅絕、危害人類罪、戰爭罪及其他國際罪行相關」 的《盧比安納—海牙公約》(The Ljubljana-The Hague Convention) 這類涉及受害者與證人權利的條文,納入公約之中。《盧比安納—海牙公約》將能與《危害人類罪公約》相輔相成。理由在於,《盧比安納—海牙公約》的主旨為(涉及國際的)犯罪發生後,能加强各國之間的橫向法律合作;而目前在第六委員會討論的《危害人類罪公約》草案,將會涵蓋與危害人類罪相關的一夕義相關義務。因此,我們的確需要這兩部公約來進一步加強現有的國際司法體系。
基於這些原因,國際特赦組織呼籲台灣政府公開且強烈支持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規定在國際法委員會所通過的公約草案條文的基礎上,儘速擬定《危害人類罪公約》。同時也建議外交部支持並鼓勵友邦國家參與該公約,推動友邦國家簽署將在10月開始的第六委員會會議之前分發的決議草案案文,並在正式提出時成為共同提案國。
我們也相當樂意針對此重要議題進行拜會,並就此草擬中的《危害人類罪公約》以及聯合國第六委員會會議進行交流。與此同時,如果您需要我們能提供任何協助或進一步的資料,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 謹啟
2014 年起至今國際特赦組織針對《防止及懲治危害人類罪公約》草案所提交之文件(英文) :
- Initiative to draft new convention on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new chance to strengthen fight against impunity, www.amnesty.org/en/documents/ior51/001/2014/en/
-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 Initial Recommendations for a Convention on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www.amnesty.org/en/documents/ior40/1227/2015/en/
-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 second report on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positive aspects and concerns, www.amnesty.org/en/documents/ior40/3606/2016/en/
- Joint letter to the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 Special Rapporteur on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www.amnesty.org/en/documents/ior53/3512/2016/en/
-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 commentary to the Third Report on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www.amnesty.org/en/documents/ior40/5817/2017/en/
- Joint letter to the Special Rapporteur of the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 on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www.amnesty.org/en/documents/ior53/5579/2017/en/
- Amnesty International conditional support to the Draft Articles on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adop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 in first reading, www.amnesty.org/en/documents/ior40/7328/2017/en/
- 17-Point Program for a Convention on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www.amnesty.org/en/documents/ior51/7914/2018/en/
- The problematic formulation of persecution under the Draft Convention on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www.amnesty.org/en/documents/ior40/9248/2018/en/
- UN: Time has come to turn the Draft Articles on Prevention and Punishment of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duly amended, into a UN Convention: Public statement, www.amnesty.org/en/documents/ior40/3150/2020/en/
- General recommendations to states for a convention on prevention and punishment of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https://www.amnesty.org/en/documents/ior40/6497/2023/en/
- Establishment and exercise of criminal jurisdiction in a future convention on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https://www.amnesty.org/en/documents/ior40/7780/2024/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