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向烏克蘭轉讓集束彈藥,破壞了國際間對於保護平民免於無差別攻擊武器所做的努力
2023/07/14
新聞指出美國將轉運集束彈藥至烏克蘭,國際特赦組織軍事、維安及警務問題研究員派翠克・威肯(Patrick Wilcken)表示:
「國際特赦組織長期以來都強調,集束彈藥本質上是一種無差別殺傷的武器,對世界各地的平民造成了難以估計的傷害。有些傷害甚至是在衝突結束幾十年後才發生的。」
「俄羅斯的侵略戰爭對烏克蘭人民帶來嚴重的苦難。出於人道考量,以及擔憂飽受戰爭後果蹂躪的平民,許多包含烏克蘭盟友在內的111個國家批准了《集束彈藥公約》(Convention on Cluster Munitions),並禁止使用、生產、轉讓和儲存此類武器。」
「拜登政府向烏克蘭轉讓集束彈藥的計畫是一種倒退的做法,這破壞了國際社會在武裝衝突期間和衝突過後為了保護平民不受危險所取得的巨大進展。」
國際特赦組織長期以來都強調,集束彈藥本質上是一種無差別殺傷的武器,對世界各地的平民造成了難以估計的傷害。有些傷害甚至是在衝突結束幾十年後才發生的。
國際特赦組織軍事、維安及警務問題研究員派翠克・威肯
「國際特赦組織敦促美國政府重新考慮、加入《集束彈藥公約》、銷毀其庫存,並停止所有集束彈藥的使用、生產和轉讓。」
背景資訊
- 集束彈藥是由小型子彈藥(submunitions)所組成,透過火箭、砲彈和空投箱發射和散佈,讓彈藥四散到廣闊的區域,有時範圍可以到一個足球場那麼大。
- 許多系統的「啞彈」率(“dud” rate,未爆率)很高,導致大片地區受到未爆炸彈藥的污染,這些彈藥在衝突結束後很長一段時間都依然致命。據報導,美國正計劃遞送雙效改良型傳統彈藥(Dual-Purpose Improved Conventional Munition,DPICM)的集束彈藥,這種彈藥的啞彈率高達6%或更高。美國法律禁止轉讓啞彈率超過1%的武器。
- 在衝突過後,平民(尤其是兒童)最有可能因未爆的集束彈藥而受傷或死亡;土地污染可能會持續多年,無法用於農業或其他活動。
- 《集束彈藥公約》於2010年8月1日生效,並已得到111個國家的批准,禁止使用、生產、儲存和轉讓集束彈藥。俄羅斯、烏克蘭和美國等不是該公約的締約國。
- 國際人道習慣法禁止使用無差別攻擊的武器;發動無差別攻擊造成平民傷亡即構成戰爭罪。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之後,國際特赦組織立即譴責其行為是侵略行為,根據國際法已構成犯罪。國際特赦組織也記錄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犯下的戰爭罪和其他違反國際人道法的行為,包括俄羅斯軍隊法外處決平民、實施酷刑及其他虐待、虐待戰俘、蓄意轟炸被當作平民避難所的馬里烏波爾劇院,以及其他戰爭罪行。國際特赦組織尤其記錄了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東部多個城市非法使用集束彈藥的情形; 其中一些攻擊已經構成戰爭罪。國際特赦組織呼籲雙方尊重戰爭法,並透過公平審判程序將違反戰爭法的肇事者繩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