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調查與證詞:俄羅斯使用殘忍的圍困戰術非法殺害平民
國際特赦組織在新證詞中指出,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的非法圍困戰術已經非法殺害許多城市中的平民,人口稠密區甚至出現慘無人道的無差別攻擊情形。
國際特赦組織的烏克蘭田野調查員首度證實俄羅斯軍隊使用聯合國禁用的集束炸彈,此舉已經違反國際法。調查員也找到證據記錄俄羅斯的圍困戰術,包含非法的無差別攻擊、擾亂基礎事業、切斷通訊、毀壞平民基礎設施,以及限制醫療與藥物的管道等。
俄羅斯這次殘忍圍困行動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泯滅人性的無差別攻擊,造成的傷害隨著時間過去越來越嚴重。國際特赦組織危機應對秘書長Joanne Mariner
數週以來,俄羅斯軍隊持續使用如集束炸彈等無差別攻擊武器,會造成大範圍的影響卻無法精確瞄準目標,像是「非導引炸彈」(dumb bomb)以及多管火箭發射系統(MLRS)等——這些攻擊都發生在人口密集的平民區域。
俄羅斯軍隊以這些武器攻擊各個城鎮以及毀壞日常基礎設施的行為,已經違反國際人道法與國際人權法。發動無差別攻擊造成平民傷亡也已構成戰爭罪。
國際特赦組織危機應對秘書長Joanne Mariner表示:「俄羅斯這次殘忍圍困行動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泯滅人性的無差別攻擊,造成的傷害隨著時間過去越來越嚴重。」
「戰爭開始至今超過1個月,烏克蘭舉國平民看著自己的城鎮被戰火蹂躪。我們的實地研究已有許多紀錄指出,許多社會風險最大的族群在這次殘忍的圍困行動中受到尤其嚴重的衝擊。」
「遭到圍困的平民必須立即取得人道走廊的通行許可,讓希望離開的人能安全撤離。人道救援物資也必須立刻送到留在當地的平民手中。」
國際特赦組織在5個遭到圍困的城市分別進行面對面以及遠距訪談,當中包含卡爾可夫(Kharkiv)與馬里烏波爾(Mariupol)。國際特赦組織危機證據研究組(Amnesty International’s Crisis Evidence Lab)分析衛星影像紀錄,並證實了以下照片、影片所記錄的事件。我們將持續發布烏克蘭相關實地調查的證據。
無差別攻擊
俄羅斯軍隊在開始入侵的前幾天就已經到了卡爾可夫北部近郊,並快速進行圍攻策略,意圖將城市包圍,並朝人口稠密區發射無法精確瞄準的武器。
國際特赦組織也記錄了在卡爾可夫人口稠密區大量出現的非法無差別攻擊。2月28日,有三個MLRS系統的炸彈擊中城市北部區域,造成至少9位平民死亡(包含兒童)、超過18人受傷。
3月4日一起攻擊中,41歲的父親歐列斯基(Olesky Stovba)因集束炸彈的轟炸而受傷,當時他正在卡爾可夫馬拉達尼利夫卡區的Zaliznychna街上採購。
他告訴國際特赦組織:「我們找到一些食物,站在店鋪外面,忽然就聽到一聲巨響。我轉過身來,距離我50公尺的地方我看到很多零星小火,火大概到我的膝蓋。我和我太太都跌到了,我忽然感覺到有東西擊中我的右腿⋯⋯我拉開褲子,裡面都是血。」
外科醫師隨後把三個碎片從他的右側骨盆、小腿和腳上移除。國際特赦組織危機應對武器調查員親自檢視實體證據,證實最大塊的碎片是來自9N210或9N235集束炸彈。
卡爾可夫的沙爾提夫卡(Saltivka)地區也不斷在圍困期間遭到鎖定。國際特赦組織危機證據研究組證實,該區在2月27日至3月16日期間曾發生22起事件,包含學校、住宅區、市場以及電車站等平民地區都遭到破壞。
其中一位在沙爾提夫卡管理防空避難所的男性告訴我們:「槍擊和炸彈、幫助老弱婦孺從殘垣斷瓦中爬出來,沒有瓦斯、沒水、沒電,這一切成為我的新日常。我們每3天就會拿冰燒成水。防空避難所裡有300人,多數都是長輩或身體虛弱的族群,患有氣喘或糖尿病等,有些人已經三週沒有離開避難所。沙爾提夫卡最大的問題就是長者會因為缺乏藥物、受到驚嚇,或因心臟病死亡。讓他們入土為安是首要任務,接下來天氣會愈來愈熱,屍體很快就會腐爛」。
國際特赦組織驗證的卡爾可夫沙爾提夫卡住宅區的損壞情形
利渥夫(Lviv)的某個庇護所內,國際特赦組織研究員訪問了一名16歲少女,她獨自從卡爾可夫撤離而來。我們驗證的一張照片中呈現了一枚220毫米颶風火箭(Uragan rocket)的殘骸;該枚火箭擊中了少女居住的公寓大樓附近,就在學校不遠處。
她告訴國際特赦組織:「導彈在晚上擊中我們附近,我聞到火焰燃燒的味道、感覺到爆炸的震動。我們全家人從戰爭開始第一天,就一直住在公寓大樓的走廊。」
國際特赦組織先前證實了集束炸彈殺害兒童與兩名平民的事件,他們當時正在蘇梅州(Sumy Oblast)的某間幼稚園尋求庇護。此外,我們還記錄了切爾尼戈夫(Chernihiv)的空襲事件,有兩名排隊買食物的平民因此死亡。
無法使用基本服務
由於網路和通訊受阻,要與圍困區域內的平民聯繫十分困難,許多人在大部分的時間裡都躲在地下防空洞,訊號不是十分微弱,就是完全沒有訊號。通訊的管道對於人民的安全極為重要,對了解可能的撤離路線等重要資訊也不可或缺。
卡爾可夫與伊久姆等城市內的電視塔都因為空襲而遭受破壞。國際特赦組織分析的開源研究與衛星影像分析顯示,卡爾可夫的電視塔可能是在2月27日至3月17日期間兩度遭到破壞,據報導,自3月6日起服務就中斷了;伊久姆的電視塔建築則是於3月12日首度遭到破壞,3月20日又再度遭到毀損。開源報告也再次證實廣播系統受到干擾,但許多當地的年長者都依賴電視收看新聞和接收政府的緊急資訊。
國際特赦組織先前在伊久姆記錄到俄羅斯軍隊在入侵開始,就不斷轟炸當地城鎮,伊久姆如今瀕臨崩潰,面臨人道災難。
高風險族群面臨衝擊
隨著圍困情形愈演愈烈,衝突讓年長者與身心障礙人士持續受到嚴重衝擊。
39歲的亞歷山大・米塔(Alexander Mihta)住在卡爾可夫,他患有糖尿病,並因此雙腳不良於行。他載著妻子與女兒抵達波蘭邊界,卻因為烏克蘭的戒嚴令而必須待在烏克蘭。他在卡爾可夫的公寓遭受Smerch火箭炮攻擊,蒸汽管線遭到嚴重破壞,切斷了暖氣系統,地下室也被水淹沒。國際特赦組織危機證據研究組驗證了21張照片,證實許多住宅建築都遭到破壞。亞歷山大後來與父親逃到利渥夫的庇護所。
他告訴國際特赦組織:「隨著時間過去,轟炸變得越來越嚴重,但我需要食物,所以前往商店。在轟炸嚴重的時候,患有糖尿病的我必須在街上奔跑,但也因此扭到腳。我嘗試逃到庇護所,但完全沒辦法;我斷了6根骨頭,他們 [醫生] 想要截肢。」
國際特赦組之也訪問了一名61歲的女士,她待在卡爾可夫照顧84歲的母親。她的母親因有失智問題而無法遠行。
她表示:「年長者都沒有離開。我的母親無法行動⋯⋯我們來自盧甘斯克(Luhansk),我當時必須帶著母親從盧甘斯克來到卡爾可夫⋯⋯我們來到我女兒在卡爾可夫的公寓,然後就困在這裡了。我們每天會花一個小時待在外面」。
「我一直和母親講話。我帶她去廁所,協助她脫衣服如廁。我必須一直解釋為什麼我們會在卡爾可夫、為什麼我們會在地下室。她患有失智症,會不斷忘記自己在地下室的原因,所以我整天都必須不斷向她重述。她以前還能有個像樣的生活,可以在花園散步,但現在已經沒辦法了。」
根據國際人道法,年長者、身心障礙人士以及其他可能在逃難時面臨特定風險與挑戰的族群,必須成為優先撤離對象。此外,還必須以包容的方式進行撤離和安全人道走廊的規劃和溝通,包括確保人們能取得資訊、交通和相關服務。
註:某些姓名因安全因素予以更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