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焦點】漫長的等待, 邱和順何時才可以回家?

 

 

「月娘啊 月娘啊 何時才會回去故鄉
天頂鳥兒自由飛 阮的心情亂糟糟 親人朋友在等待
流著傷心的眼淚 月娘啊 月娘啊 何時才會回去故鄉
今晚中秋月光光 阮的心情真悲傷 阮的心情真悲傷」
 
詞曲創作/邱和順
 
 
 
文/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 邱伊翎
 
進入台北看守所,在這個安靜的空間裡面,手機任何物品都不准攜帶,拿著話筒,聽著對面透明隔板傳來的悠揚台語歌聲,我還以為我進入了異次元世界,像是打開了台語廣播節目一樣,聽著一個被判死刑的囚犯,邱和順,撫摸著胸口,緩緩地唱著,道盡他的無奈與辛酸。
 
1989年被判死刑的邱和順,今年已經60歲。出生在竹南的龍鳳港,小時候最愛吃肉圓的阿順,在解嚴之後不久,被捲入涉嫌二起凶殺案,1994年,監察院彈劾偵辦此案的十名警員、二名檢察官,彈劾理由是因為檢警在辦案時對涉案人「施以強暴脅迫」及「草率結案」。儘管此案被最高法院發回更審十一次,最後他還是被判了死刑。
 
 
國際特赦組織為何進行聲援?
 
邱和順案的死刑判決是以他的「自白」為依據,並無直接物證。他被羈押期間遭受酷刑,國際法禁止以酷刑、虐待或以其他形式脅迫取得的自白作為法庭證據,因此邱案的判決違背公平審判原則。國際特赦組織在全球的支持者參與了逾14萬次的聲援此案的行動,2011年9月因邱案非常上訴遭駁回,國際特赦組織針對邱和順案發動全球緊急救援(Urgent Action)。2012年更將邱和順列入寫信馬拉松聲援個案,敦促台灣政府關切此事,2013年2月,國際特赦組織法國分會提交10萬份聲援連署書,要求他應接受公平審判。2017及2019年台灣分會持續邀請大家寫明信片給邱和順,祝福他生日快樂。
 
國際特赦組織挪威分會為邱和順倡議,蒐集連署。
 
聯合國前酷刑特別報告員
 
前聯合國反酷刑特別報告員 Manfred Nowak 教授(UN Special Rapporteur on Torture , 2004-2010)於2011年來台時,也表示邱和順案中刑求之事實及法院使用刑求取得之自白科處被告死刑,明顯違反《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酷刑、虐待或以其他形式脅迫取得的自白作為法庭證據,因此邱案的判決違背公平審判原則。
 
 
兩公約審查結論性意見
 
而經由立法院通過「施行法」,已經國內法化的兩公約[1]也是台灣政府應該要遵守的國內法令。2013年3月,由台灣政府所舉辦的「兩公約審查」會議中,政府邀請來做為審查委員的國際人權專家,發表兩公約審查的「結論性意見」[2]中,也指出邱和順不應被判死刑。
 
 
模擬亞洲人權法院結論
 
2019年7月,台灣民間舉辦了第一次的模擬亞洲人權法院,邀請來自孟加拉、印度、日本、馬來西亞、南韓、泰國等10個地域、13位法官參與。他們所審理的第一案,正是「邱和順訴中華民國」案。合議庭7名法官包括日本明治大學的Akiko Ejima教授、台灣大學法律學院的張文貞教授,及聯合國禁止強迫失蹤工作小組的Baik Tae-Ung教授等一致決議,最高法院應重審邱和順案。
 
判決指出包括:證據保存不全,檢調遺失重要證據;法院使用可能是刑求取得的自白作為證據;邱和順受審過程中無法詰問證人,且多名法官重複參與審判;案件過度延遲、沒有積極有效的調查,長達23年才定讞。這些問題導致邱和順救濟的權利受到侵害。
 
 
漫長等待 何時天光?
 
邱和順在審理過程中,遭4年單獨監禁;長達18年整天配戴沉重腳鐐;長期停留在「待死狀態」。這些都是我們無法想像和感受到的殘酷、不人道且有辱人格的待遇。在這麼漫長的等待中,即使有這麼多的國際人權組織、專家和國內的人權團體的聲援,我們至今卻仍看不見邱和順被釋放的曙光。希望你/妳可以加入我們的連署,增加一點光芒跟希望。
 
◎國際特赦組織發起全球連署,與其它夥伴團體組織一同要求赦免邱和順。主視覺圖中插畫由民間司改會提供。
 
 
[1]《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2] 兩公約第一次審查,結論性意見第57點,「直到完全廢除死刑之前,中華民國(臺灣)政府應確保所有與判處及執行死刑相關的程序與實質保護措施被謹慎的遵守。特別是心理或智能障礙者不得被判處死刑和/或執行死刑。根據公政公約第 6 條第 4 項,受死刑宣告者有請求特赦或減刑之權。這表示死刑的執行必須暫停,直到相關程序適當的終結為止。專家認為中華民國(臺灣)過去三年執行的 15 個死刑案件,似乎都違反了公約的這個條款。最後專家認為,死刑判決不能以刑求取得的自白為基礎,例如蘇建和等三人或是邱和順的案件,邱和順在牢裡度過 23 年之後,於 2011 年7月由法院判處死刑定讞。專家強烈建議在所有這類死刑案件都應予以減刑。」
 
 
 瞭解更多|影片 
 

因為你 我們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鼓舞人們 挺身關切不義 驅動人性 心存同情同理 攜手人群 讓世界更親近 致力人權 全球普世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