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啊 ! 請原諒我的孩子沒齋戒...

 
5月5日起是伊斯蘭教的齋戒月(Ramadan),全世界的穆斯林這個月會在日出到日落之間禁食。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國當局將禁食視為一種「極端行為」的表現。
 
在某些地方,公開或私下展現出宗教信仰,包括蓄留「不正常的」鬍子、穿戴面紗或頭巾、定時祈禱、禁食及禁酒,都被歸類成「極端行為」。而做出上述任一行為都可能讓新疆人被關入集中營「再教育營」。根據統計,高達一百萬人被拘留在裡面。
 
這幾年,新疆各縣政府網站紛紛貼出公告,禁止小學生、中學生和共產黨員於齋戒月禁食。長年來新疆地區穆斯林的宗教及文化習俗備受壓抑,而最近大規模拘留和監控的程度越演越烈。
 
 
學校裡的齋戒月
 
Gulzire是新疆西北部伊寧市的一名維吾爾族女性,她表示在2000年代初的高中時期,老師們會大力勸阻學生齋戒月禁食,原因是學生應該攝取足夠的營養以準備考試。有些同學堅持禁食,午餐時間選擇待在教室休息,不去食堂也不回家用餐。為了防止學生進行齋戒,老師會進教室逐一檢查。Gulzire記得當時她給老師看買好的午餐,以證明自己沒有在禁食。她說當時規定還沒有很嚴格,還是有些同學能秘密地禁食。
 
並不是全中國都有這麼嚴格的規定,2006年Gulzire離開新疆到中國南部的深圳讀書,發現這個城市非常開放而感到驚喜。在伊斯蘭慶典期間,深圳大學會派車接駁Gulzire和她的新疆朋友到清真寺或參加其他宗教及文化活動。她表示同學們大部分是漢族,思想非常開放,也都對維吾爾文化非常支持。
 
 
情況急轉直下
 
2009年夏天,情況急轉直下。新疆首府烏魯木齊爆發種族衝突,造成近200人死亡。大量的軍隊及安保措施進駐新疆全境,使局勢更加緊張。
 
Gulzire說,她的父母叫她不要再去清真寺,即使在深圳也一樣。因為害怕被貼上極端主義家庭的標籤,他們也不再討論可蘭經,不在電話裡說「Qurban bayram mubarek」(宰牲節問候語)等節慶祝福。
 
深圳大學的情況也開始不太一樣,從烏魯木齊派來了一位維吾爾老師。齋戒月時,學校如常安排接駁車載送學生至清真寺;但這位維吾爾老師在和學校管理階層開會之後,開始勸阻學生參與宗教活動。Gulzire認為,老師覺得這些活動在新疆是被禁止的,因此應被視為「極端主義」。
 
從那時候起,局勢每況愈下。當局通過一系列將宗教、種族歧視正當化的法案,並強化對新疆的打壓行動。根據一項2017年通過的規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去極端化條例〉,如果民眾拒聽公共廣播或拒看公共電視,穿著布卡或「不正常」蓄鬍,就會被認定為「極端分子」。
 
2017年4月,政府發布禁止使用的姓名清單,其中大部分的名字皆有伊斯蘭典故;當局並要求16歲以下使用這些名字的孩童及青少年必須改名。
 
 
 
新疆外的祝福
 
今年的齋戒月,許多新疆穆斯林被迫與摯愛分離,有些人行蹤不明,有些被關在集中營中。
 
自由亞洲電台(Radio Free Asia) 記者吾哈(Gulchehra Hoja)在18年前離開中國,搬到美國之後她才得以完全遵守齋戒月戒律。回憶起在新疆的日子,她說:「只有老一輩的人像我奶奶才會齋戒,我還記得她祈禱的時候,請求真主阿拉原諒她的子孫沒能遵守戒律。現在輪到我為我的家人和所有維吾爾人祈禱。」
 
 
 
十個關於齋戒月的小知識
 
本月5日起進入全世界穆斯林的齋戒月。但在中國新疆等地,當局打壓人民實踐宗教信仰的自由。現在正是促進所有族群相互理解的好時機,以下有一些關於伊斯蘭齋戒月的小知識:
 
1.齋戒月期間,全世界的穆斯林會在白天禁食,幼童及懷孕、哺乳或生理期中的婦女,長者和有健康問題者可不用禁食。
 
2.對穆斯林來說,齋戒月能更接近真主,他們會祈禱、行善,和所愛的人共度時光,在禁食過程中不忘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們。
 
3.齋戒月結束時,行有餘力的成人必須奉獻(Zakat al-Fitr)約5歐元或7美元,捐款給有需要的人。
 
4.齋戒月始於伊斯蘭曆第九個月,新月升起時。
 
5.穆斯林將齋戒月禁食視為他們宗教信仰的核心。日出前的一餐稱為封齋飯(suhoor),而日落後的稱為開齋飯(iftar)。
 
6.齋戒月通常也是社區的大事,更多人會在黃昏時前往清真寺,並和家人與朋友共享開齋飯。
 
7.齋戒月期間,許多伊斯蘭國家的辦公單位會提早下班,學校會提早放學。
 
8.齋戒月的後面10天,穆斯林會慶祝「貴夜」(Laylat Al Qadr),一年中最神聖的一夜。在這晚,先知穆罕默德領受了伊斯蘭教最重要的經典古蘭經。
 
9.你可以說「Ramadan Kareem」(有一個慷慨的齋戒月)或「Ramadan Mubarak」(齋戒月快樂)來表達祝福。
 
10.齋戒月的最後一天是開齋節,人們會互祝彼此「Eid Mubarak」(開齋節快樂)。
 
 
 
 

因為你 我們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鼓舞人們 挺身關切不義 驅動人性 心存同情同理 攜手人群 讓世界更親近 致力人權 全球普世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