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罪行的全面禁止:國際法規範與人權保障
106 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國立台灣大學法學院霖澤館第一會議室)
你知道,國際法如何規範戰爭嗎?
你知道,國際刑事法院可以審理「在非戰爭期間」的國際罪行嗎?
你知道,無論是和平時期還是戰爭期間,都必須恪守國際人權義務嗎?
國際特赦組織是全球倡議型人權組織,獨立於任何國家政府、政治團體、經濟利益和宗教。我們藉由長期的研究調查、政策倡議、人權教育等各項行動,促進全球各地的人權進展。
為了將犯下種族滅絕以及戰爭罪行的人繩之以法,國際特赦組織透過積極遊說各國政府,促使他們簽署和批准《羅馬規約》,終於促使國際刑事法院於2002年成立。
此後,國際特赦組織持續透過監督與評估國際刑事法院的運作、協助其在全球範圍內針對人權侵犯的案件進行調查與研究,以及提高公眾對於國際刑事法院重要性的認識等方式,強化國際刑事法院的權威性與影響力,並以此促進全球人權的保護。
2023 年 3 月起,國際刑事法院已對俄羅斯總統普丁與數名俄羅斯高層官員發布逮捕令;2024 年 11 月,國際刑事法院也以「戰爭罪」和「危害人類罪」對以色列總理班傑明・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和前國防部長約夫・葛朗特(Yoav Gallant)發布逮捕令;今年 3 月,緊鄰台灣的菲律賓前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 在從香港返回馬尼拉時,因為受到國際刑事法院指控犯下「危害人類罪」,而被相關單位依國際刑事法院的逮捕令將其繩之以法。
這些行動都彰顯了國際法規範如何在戰爭衝突以及非武裝衝突時,處理系統性的人權侵犯問題。
面對區域的局勢變動以及人權狀況的發展,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與國立臺灣大學公法學研究中心舉辦活動,邀請到國際特赦組織全球秘書處法律與政策資深顧問 Jan Wetzel與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邱伊翎,分享國際法規範如何禁止戰爭罪行以及人權保障,以及台灣如何能在此發揮區域的影響力,包括支持草擬中的《危害人類罪公約》草案。
主持人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公法學中心主任張文貞
講者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邱伊翎
國際特赦組織法律與政策資深顧問 Jan Wetzel
重要報名須知
※ 本講座將以英語/華語進行,並提供現場同步翻譯。需以一張個人證件或學生證租借口譯器材 。
※ 本活動之名額有限,請在 4/25 以前完成線上報名。
※ 若您有安全性的考量或是相關問題,請來信 jingjie.chen@amnesty.tw 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