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了什麼人權問題?
2025 年 6 月,國際特赦組織發布《我是別人的財產》報告,揭露柬埔寨政府對詐騙園區的消極態度,不僅未能履行其應有的職責,也未能有效預防和調查此問題,這表明柬國政府的默許態度,並顯示在當前詐騙園區內人權侵害的情況中可能存在共謀的情況。報告透過訪問58名被害者,指出受害者遍布中國、泰國、馬來西亞、孟加拉、越南、印尼、台灣、衣索比亞、印度、肯亞、尼泊爾、菲律賓等多國,顯示此問題已成為跨國人權危機。
為什麼關注這件事很重要?
柬埔寨的詐騙園區已成為亞洲人口販運與奴役的重災區,至少有 53 個由中國犯罪集團主導的園區。數千名求職者,包括台灣人,被高薪誘騙後遭非法拘禁,強迫從事網路詐騙、假投資與虛假戀愛等行為。拒絕者面臨毆打、酷刑、性暴力,甚至被轉賣。
柬埔寨政府與警方不僅未積極取締,甚至疑似與園區經營者勾結,援救行動反而導致受害者被拘留於惡劣的移民中心,未獲應有保護。一名台灣倖存者表示,他被要求工作兩年或支付三萬美元才能獲釋,甚至在逃跑計畫被發現後遭毆打,並被威脅轉賣至緬甸。
包含台灣人在內的這些受害者多處於經濟困境,返國後卻未獲妥善安置與支持。台灣民眾也可能接觸詐騙訊息,若誤信錯誤法律資訊,甚至可能遭「二度詐騙」。這不只是境外犯罪,更是跨國人權危機,台灣社會與政府必須正視並積極回應。
我們能做些什麼?
立刻連署支持杜絕人口販運、停止跨國詐騙,並提供受害者協助,呼籲台灣政府 :
- 應嚴正要求柬埔寨政府全面調查詐騙園區所涉及之人口販運與人權侵害,立即關閉相關設施,並確保所有倖存者/受害者獲得安全撤離、法律協助與身心支持;
- 應加強駐外人員對國際人權與勞動標準之培訓,內容涵蓋《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及其議定書、《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國際勞工組織第 29 號與第 105 號公約等,並採取以倖存者為中心之方式,回應其救濟、補償與復原需求;
- 應積極參與區域合作,共同調查詐騙園區中的人權侵害,並識別遭受人口販運與強迫勞動之倖存者,協助其安全返國,特別應確保其不被遣送至可能面臨迫害或不人道待遇的國家,例如中國;
- 為有效回應跨國詐騙所造成之人口販運與強迫勞動危機,台灣應強化跨部會整合機制,涵蓋預防、通報、救濟與問責,並將受害者的法律、社會與健康需求納入長照與勞動政策設計,以落實人權保障;
- 台灣應建立人口販運受害者支持系統,提供法律諮詢、心理輔導、社會資源連結等綜合性協助,確保受害者在返國後能獲得持續且有尊嚴的復原與重建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