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慰安婦紀念日:勿忘歷史,看見戰爭下女性遭受性暴力傷害的影響
2025年適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80週年,也是國際慰安婦紀念日(8月14日)。今天,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邱伊翎出席婦女救援基金會舉辦的《二戰結束八十年,臺籍慰安婦/軍事性奴隸歷史不能被遺忘》記者會,一同紀念這段歷史與持續推動女性人權教育。
2005年,國際特赦組織曾發布過一份慰安婦報告,當時訪問了各國55位當事人,並闡明這些已經構成國際法的反人類罪。這些罪行並沒有成爲歷史。在現在的戰爭衝突中,集體性暴力仍持續發生。
戰時性暴力可構成戰爭罪
聯合國第1325號安全理事會決議,首次明確指出戰爭對婦女造成的獨特與不成比例的影響,並要求提升女性在和平與安全決策中的參與、將性別觀點納入所有相關行動與機制中。第1820號決議也明確指出戰時性暴力可構成戰爭罪,要求採取具體保護措施。
CEDAW一般性建議也要求締約國在衝突前、中、後全面保障婦女權益,無論是在和平預防、派遣維和部隊、提供人道援助或重建工作上皆須納入性別視角;同時強調對非國家行為者(如武裝團體、私人保安)造成的暴力,締約國應追究其責任,確保婦女權利不因行動者身份而被忽視。
在現代戰爭中,包括烏克蘭、蘇丹、阿富汗、加薩地區在戰爭期間對於集體性暴力、家暴及女性擔任照顧者在戰時的需求,都在在呈現出這些原則的缺失所造成的人權侵害。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呼籲:
我們呼籲政府在國防與民防決策中可以建立制度化的「諮詢委員會」,確保女性團體、性少數代表、身心障礙者等參與核心決策,且在國家安全與防衛策略中正式納入UNSCR 1325的性別主流化原則,並全面引介對戰爭中性暴力的防治與問責機制。
針對戰爭時期的性別暴力防治需求、緊急醫療支援、性少數群體與身心障礙者的特殊需求,也可以定期開展跨部會、跨族群的演練與培訓。
真正的國家安全,不止在於防堵外來威脅,更在於在任何衝突情境中,不讓任何人——無論性別、性傾向、身心狀況——被忽視、被剝奪尊嚴或安全。唯有讓所有人的聲音進入決策機制,我們方能建構一個不放棄任何人的安全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