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興亞社群面臨自2017年以來最嚴重的威脅
- 羅興亞人表示若開軍(Arakan Army)把他們趕出家園還殺害平民
- 新抵達孟加拉尋求庇護的數千人急需國際支持和人道援助
- 緬甸的無差別軍事空襲導致平民死亡,孟加拉必須避免將羅興亞人遣返回緬甸
收聽羅興亞語的新聞稿
國際特赦組織今日表示,新抵達孟加拉的羅興亞難民在經歷了自 2017 年緬甸軍事行動以來最嚴重的暴力之後,現在急需獲得食物、庇護所和醫療服務。
證詞描述了被迫離開緬甸家園的羅興亞家庭,被捲進緬甸軍方和若開軍日益激烈的衝突之中(若開軍是反對軍政府的眾多武裝團體之一)。成千上萬人在國內流離失所,高達數萬名羅興亞人已經跨越邊界抵達孟加拉,或是正在等待跨越邊界前往孟加拉尋求庇護。
國際特赦組織秘書長阿格妮斯・卡拉馬爾(Agnès Callamard)表示:「羅興亞人再次被趕出家園,死在與 2017 年大規模逃亡時極其相似的悲慘場景中。我們遇到的人們告訴我們,他們逃離緬甸的戰亂時失去了父母、手足、配偶、孩子和孫子。但是這一次,他們面臨雙邊迫害,一方是反軍政府的若開軍,另一方是強行徵召羅興亞男子入伍的緬甸軍方。」
「有幸抵達孟加拉的人沒有足夠的食物、沒有適當的地方休息,甚至也沒有自己的衣服。」
緬甸 2021 年的軍事政變對人權造成了毀滅性影響。緬甸軍方已經殺害超過 5,000 位平民,也逮捕了超過 2 萬 5,000 人。自政變爆發以來,國際特赦組織已經記錄到緬甸軍方多次發動無差別空襲、在獄中施加酷刑及其他不當對待、集體懲罰和恣意逮捕。
緬甸若開邦近期的衝突升溫始於 2023 年 11 月,當時若開軍和其他兩個武裝團體發動反攻,對緬甸軍政府造成自 2021 年政變以來最大的威脅。緬甸軍方以加強無差別空襲作為回應,導致平民傷亡和流離失所。
緬甸軍方的行動對若開邦的影響特別嚴重,而緬甸超過 60 萬羅興亞人之中,多數仍然住在該地,他們的村莊淪為戰場。
國際社會必須增加給予難民營居民的資金和援助。
在孟加拉,當局不斷將逃離衝突的羅興亞人遣返回緬甸;得以抵達孟加難民營的人,則描述了必需品和必要服務極度缺乏的狀況。
2024 年 9 月,國際特赦組織與 22 人進行個別和團體訪問,他們在近期加入了於孟加拉尋求庇護的超過 100 萬人,這些人多數在 2017 年或更早之前即抵達孟加拉。
新抵達孟加拉的羅興亞人表示,若開軍非法殺害羅興亞平民或將他們逐出家園,導致他們更容易受到攻擊,但若開軍否認這些指控。緬甸軍方早已多次發動無差別空襲,導致羅興亞和若開族的平民死亡,而羅興亞人近期面臨的這些攻擊無疑是雪上加霜。
包含兒童在內的眾多羅興亞人,在乘船逃離暴力、前往孟加拉的途中溺斃。
孟加拉的遣返加劇了羅興亞人的困境
國際特赦組織在孟加拉的受訪者近期逃離若開邦北部的貌奪鎮(Maungdaw Township)。若開軍在 5 月佔領布帝洞鎮(Buthidaung Township)之後,試圖從緬甸軍方手中奪取貌奪。
8 月 5 日,孟加拉和緬甸分界的納夫河(Naf River)岸上發生無人機和迫擊砲攻擊,受訪者之中的許多人是該起攻擊的倖存者。
受訪者全數強調,他們目前最迫切的需求是取得營地的基本服務,包含援助、庇護所、錢、安全、食物和醫療照護。
他們也非常害怕被送回緬甸。國際特赦組織已經發現孟加拉邊境當局強制遣返逃離暴力的羅興亞人,違反了國際法的不遣返原則(non-refoulment),此原則禁止將任何人遣返或轉送至有嚴重人權侵害風險的地區。
一名 39 歲的羅興亞男子向國際特赦組織表示,他在 2024 年 8 月 5 日和家人一起逃離貌奪,他們的船在孟加拉海岸附近開始進水,隨後翻覆。居民後來告訴他,孟加拉邊境守衛阻止他們提供幫助。
他說:「邊境守衛就在附近,卻沒有幫助我們。」
他說他昏倒了,在海灘上醒來時,看到遺體被沖到岸上。他隨後發現自己年紀介於 2 歲至 15 歲的 6 個孩子全部溺斃。他說他的姊妹也失去了 6 個孩子。

孟加拉邊境守衛將他拘留。隔天晚上,他和其他同行的人被送回緬甸,他們找到另一艘船再度前往孟加拉。根據一項可靠的估計資料,2024 年已有超過 5,000 起遣返案件,且在 8 月 5 日的攻擊之後數量急遽增加。
國際特赦組織秘書長阿格妮斯・卡拉馬爾表示:「將人們送回面臨慘遭殺害的嚴重風險的國家,不僅違反了國際法,也會導致人們為了避免被發現,被迫在旅途中承擔更高的風險,例如在夜間行動或選擇更長的路線。」
逃到難民營的羅興亞人得依靠當地親人的資助生活。新抵達的人表示,他們非常擔心自己無法向聯合國難民機構登記以獲得必要的支持。因此,很多人沒有飯吃,也因為擔心被驅逐出境而不敢外出,就連需要醫療照護時也不敢冒險。
受訪者也提到營地的安全狀況惡化,主要原因是有兩個羅興亞武裝團體在場:羅興亞團結組織(Rohingya Solidarity Organization)和若開羅興亞救世軍(Arakan Rohingya Salvation Army)。緬甸若開邦的衝突不斷變化,代表有些羅興亞武裝人士已經與緬甸軍政府結盟。因此,孟加拉的羅興亞難民擔心自己或家人可能會被綁架,強行帶回入伍後參與戰鬥。
絕大多數的人希望能在第三國重新定居。
一名 40 歲女子表示:「我們一直都很怕從一地移動到另一地,因為我們沒有任何證件。我們在這裡是新來的人,也聽說有人被綁架。」
國際特赦組織秘書長阿格妮斯・卡拉馬爾表示:「孟加拉臨時政府和人道援助組織必須共同合作,民眾才有辦法取得必要服務,如食物、適當庇護所和醫療照護。」
「孟加拉也必須確保不將人民強制送回升溫的衝突之中。與此同時,國際社會需要增加給予難民營居民的資金和援助。」
在與國際特赦組織的會議上,孟加拉官員否認遣返的指控,但表示邊境守衛會「攔截」試圖跨越邊界的人。他們也強調孟加拉無法再收留更多羅興亞難民。
若開軍和緬甸軍方的人權侵害
緬甸軍方已經迫害羅興亞人數十年。軍方於 2017 年大規模驅逐羅興亞人,現在則強迫他們依照國內的兵役法從軍。據報,緬甸軍方已經和羅興亞團結組織達成非正式的「和平」協議,這個較舊的武裝團體近幾個月重新崛起成為一大勢力。這些複雜的發展進一步引爆羅興亞人和若開民族的緊張局勢,若開民族即是若開軍聲稱所代表的對象。
全國各地的戰鬥增加,也導致對抗軍方的武裝團體侵權的指控日益增加。許多羅興亞人描述了被夾在雙方之間的致命後果。
其中一名羅興亞受訪者向國際特赦組織表示:「每一次發生衝突,我們就會有人被殺。」
一名 42 歲的店長表示,8 月 1 日,一顆來路不明的砲彈落在他位於貌奪的家外面,導致他 4 歲的兒子死亡。8 月 6 日,士兵進入他居住的貌奪村莊,他從徽章認出那些士兵屬於若開軍。士兵將所有印度教和佛教家庭帶到他們表示屬於安全區的地方,羅興亞家庭則被留在原地。
若開軍和緬甸軍方雙方皆必須遵守國際人道法。
店長表示:「他們開始在村裡製造騷動(把村子當成發動攻擊的基地),我們這些穆斯林家庭被迫於 8 月 7 日離開。我們是村裡僅存的唯一一支少數民族,他們好像是故意這麼做的。」
8 月 15 日,他在貌奪市中心避難時,看到若開軍「狙擊手」射殺兩位羅興亞平民。「我目擊若開軍當場開槍殺害一名到池塘取水的女子⋯⋯當時有另一名男子坐在自家門前抽菸,他也被開槍擊中頭部身亡。」
若開軍回應國際特赦組織的提問,於 10 月 13 日表示這些指控未經證實或不可信。若開軍表示曾發布警告要平民在軍事行動前離開貌奪,還幫助民眾撤離,也有要求士兵區分平民和戰鬥員,若有人違反規定,會採取紀律處分。
從 2023 年年底開始,國際特赦組織單獨記錄了緬甸軍方在若開邦造成平民死亡和摧毀民用基礎建設的空襲。今年,緬甸軍方徵召羅興亞人所造成的影響,導致羅興亞人經歷的歷史性歧視、系統性歧視和種族隔離更加嚴重。
一名 63 歲的牛隻貿易商表示:「雖然完全不關我們的事,他們還是要把我們捲進他們的戰鬥,這讓我很難受。感覺他們好像在為了把我們害死打下基礎。」
家庭被消滅
2024 年 8 月 5 日,緬甸軍方和若開軍之間轟炸和槍戰的劇烈程度,迫使貌奪數十人前往孟加拉邊界納夫河附近更堅固的房屋避難。
羅興亞牛隻貿易商回憶當天的情景,表示若開軍「佔領了附近的村莊,離我們的村莊越來越近⋯⋯他們的無人機飛在空中,停留了大約一小時,只要利用遠距操控,就能隨時隨地從無人機投下炸彈。他們殺了好多人。」
很多人表示在那天下午看到無人機和聽到多次爆炸聲。牛隻貿易商表示他聽到 8 到 10 次爆炸聲,炸彈「在落地之前」就爆炸。他看到一架小型無人機飛到人群附近,看起來像「圓形無人機」,下面還裝了其他東西。
他說他的妻子、女兒、女婿和兩個孫子被殺害,最小的一歲孫女受重傷,後來在孟加拉接受左膝蓋以下截肢的手術。

一名來自貌奪的 18 歲女子表示,她因為爆炸失去了父母以及 7 歲和 5 歲兩個妹妹。攻擊發生時,她的父親抱著一個妹妹,母親抱著另一個。當天下午,他們抵達貌奪海岸,想要找到船隻以前往孟加拉,這時發生了爆炸。
她表示:「我們趕緊躲到泥巴裡,坐在泥水中,然後另一顆砲彈爆炸,殺死了我的父母、妹妹們和很多其他的人。我親眼看到砲彈碎片擊中父母和妹妹,導致他們死亡。」
她沒有看到無人機,不過她表示造成家人死亡的「大炸彈」「飛了過來」。從此以後,那個聲音陰魂不散。她說她在岸上看到約 200 具遺體,另一名受訪者也獨立提到了這個數字。
幾乎每一位國際特赦組織的受訪者都提到,他們在試圖逃離緬甸時失去了至少一名親戚。國際特赦組織收到攻擊發生後幾天的醫療紀錄,這些紀錄顯示民眾在抵達孟加拉後接受炸彈炸傷的治療。自 8 月起,逃離緬甸者接受戰爭相關傷勢治療的病例遽增。
若開軍回應國際特赦組織,表示緬甸軍方或其同盟武裝團體應負最大責任;目擊者和倖存者可能與武裝團體有連結。
國際特赦組織秘書長阿格妮斯・卡拉馬爾表示:「若開軍必須允許針對其行動期間可能發生的人權侵害,進行獨立、公正和有效的調查。若開軍和緬甸軍方皆必須遵守國際人道法。」
「我們會持續呼籲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將緬甸的整體情勢移交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