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作為女性,我們必須奮鬥,爭取我們的權利

在尤其黑暗的日子,24歲的阿富汗少女索拉亞(Soraya)總是對自己,也對朋友,不斷重複這一句話:「要記得有一扇門在前方。如果你開啟這扇門,你將會看到光亮。你只需要把手伸向門把。」

 

在位於希臘雅典的移民難民中心,我們認識了索拉亞。她一歲大的女兒莫哈娜(Mohanaa)正坐在她的腿上。索拉亞的家庭逃離家鄉阿富汗後不久,莫哈娜出生於希臘,距離索拉亞長大的地方--伊朗--相隔好幾千里。現在,索拉亞只希望能與她的家庭平安定居於異鄉。她知道未來還有艱難的日子等著他們。

 

在危險的旅途中保護她的三個孩子,讓索拉亞學會不要低估自己的力量。

 

「女性擁有權利。我想決定自己的未來。最重要的是實現這個理想,並讓男人也理解這個道理。」

 

幾年前她不喜歡拍照,如今她直視鏡頭,語調堅定:

「作為女性,我們必須奮鬥,爭取我們的權利」

 

 

危險的旅途

 

生命中有些時刻回憶起來,有如眨眼一瞬。這些回憶的氣味不會改變。

對索拉亞來說,這種時刻便是和丈夫和孩子,冒著生命危險橫渡愛琴海。

 

幾個月前,他們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逃出伊朗。然而,他們也不可能回到飽受戰爭蹂躪的阿富汗家鄉。為了逃至歐洲,他們希望安全的所在,他們別無所擇,只能賭上自己的性命。索拉亞永遠不會忘記,往土耳其海岸行走將近七小時後,聽到的那一聲轟雷巨響。那聲響愈來愈大,像是重型機器。她以為會在附近看見大型工廠,最後映入眼簾的,是拍擊海岸的巨浪。

 

兇猛的水流本該在那天晚上,載著索拉亞和她的親人逃至希臘。有一艘小船等著他們,還有數十個也逃離家鄉的人們。偷渡者叫他們快點上船,當時天色漆黑,天氣寒冷,情況一片混亂。

 

為了讓自己和家人順利上船,索拉亞三度掉進海中。最後一次落海使她全身溼透,她尖叫:「不行!」她拒絕上船,大喊:「如果我們現在上船,我們一定會死。」

 

其他人開始陸續響應,想停止這趟旅程。最後,偷渡者同意先靠岸等待。他們在沙灘上圍著小火堆,試著對抗恐懼和寒冷。凌晨四點,風浪漸漸平靜下來,偷渡者也找到了另一艘船。這一次,他們順利啟航了,一行人擠在船上,幾乎不能移動。

 

看著兒子抖著身子,在小小的塑膠船上暈船嘔吐,這一幕深深烙印在索拉亞的記憶中。他們還是撐過了這趟旅程。2016年3月12日早上,他們踏上了希臘的基阿斯島。

 

「我想給我的孩子們一個更好的未來,我很驕傲我們橫跨了那片海。」當晚,另一艘船隻等不及風浪變小,比他們還要更早出航。隔天,索拉亞得知船上的人無一倖免。

 

轉念之間

 

抵達希臘的頭一年,他們只能住在臨時搭建的各式難民營。之後,他們被轉至雅典的一間公寓。他們最初來到希臘的目標,是不斷搬遷,想辦法到其他歐洲國家尋求庇護。

「但在雅典那段時間,我遇到很多對難民非常友善的希臘人。」索拉亞說。

 

當地人溫暖的接待給了她希望。她積極學習希臘語,也許日後,等到庇護程序就位,索拉亞最後能夠稱希臘為家。她也在雅典認識許多和她一樣的女性:同樣逃離自己的國家,同樣對模糊的未來感到不安。當中有些人參加了梅麗莎網絡(Melissa Network),該組織為全女性的社群中心。將近兩年,索拉亞在梅麗莎修習語言課,並得到許多幫助與鼓勵。

 

索拉亞跟我們說:分享自身經驗幫助他們得到力量。她的想法在最近幾年漸漸改變。在土耳其海岸的那天晚上,她的內心起了變化。挺身而出反抗偷渡者,讓她意識到,她的聲音是值得讓大家聽見的。

 

現在,索拉亞希望更多女性能夠有同樣的認知:她們有權利去爭取,她們應該要能夠講出自己的想法。

 

「我對自己、對全部女性的期許,就是能夠擁有自己做決定的自由。」

 

自2017年3月,國際特赦組織接觸了超過100名女性及女童難民,像索拉亞一樣,她們住在雅典以及希臘島嶼的難民營及公寓。這些故事構成了今天發行的新報告:I want to decide my future: Uprooted women in Greece speak out

 

不論國籍、個人處境、對未來的期望,她們都有一項共通點:迫切需要被聽見自己的聲音。每個人都想談論自己的權利、安全、幸福、和未來的挑戰。她們強烈要求改變。

 

與非政府和援助機構密切合作的希臘當局,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確保有尊嚴、安全的收容環境;尋求庇護的公平管道,以及留居者融入的機會。其他歐洲政府也需要履行義務,提供女性及女童應有的保護。

 

女性及女童知道,建構安全及更好的未來必要的條件。

她們若能參與影響自身權益的磋商、計畫、措施,對於上述決策的成功與否將有重大影響。

 

這篇文章最先刊登在歐洲新聞台上(Euronews)。

 

Lene Christensen為國際特赦組織的社群媒體經理。

 

因為你 我們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鼓舞人們 挺身關切不義 驅動人性 心存同情同理 攜手人群 讓世界更親近 致力人權 全球普世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