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中國正將羅興亞人推向危險境地

作者:國際特赦組織東亞區域辦事處總監軻霖(Nicholas Bequelin)
原文刊登於紐約時報
 
中國能否解決緬甸的羅興亞危機?
 
不久之前,這個問題聽起來還很荒謬。北京一直極力避免在緩解國際人道主義危機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過去,它在緬甸最明顯的作用是保護當地軍隊免受國際社會的批評。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稱當地軍隊進行了「典型的種族清洗」,導致60多萬人逃到了鄰國孟加拉國。
 
在全世界看著被稱為緬甸政府軍(Tatmadaw)的軍隊展開屠殺、縱火和強姦時,中國搬出避免「干涉」他國內政的陳詞濫調,阻止聯合國安理會通過譴責這些攻擊的決議。
 
後來,北京改變了立場。11月19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訪問孟加拉國和緬甸時宣布,北京正在促成一個「三步計劃」,為這場危機提供「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辦法」。該「計劃」的細節不詳,但它包括一項停火協議,而後將難民從孟加拉國遣返回緬甸,之後在若開邦實施刺激經濟長期發展的政策——若開邦是大部分羅興亞人的家園。
 
11月23日,在王毅結束訪問之後,孟加拉國和緬甸宣布了遣返難民的協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了緬甸手握大權的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Min Aung Hlaing),承諾加強軍事合作,這清楚地表明,習近平支持中國在緬甸扮演的角色。上週,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了緬甸的文職領導人翁山蘇姬(Daw Aung San Suu Kyi)。
 
這種異乎尋常的高調干預表面上看值得讚賞,它似乎符合北京成為「全球領先大國」的新外交政策目標。考慮到緬甸的民族武裝衝突還在中國邊境持續,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中國的干預並不表明它進入了維護受害者權利、追究施暴者責任的新時代,它這樣做只是為了保護自身的狹隘利益。
 
中國的行動似乎對孟加拉國和緬甸都有吸引力。遣返羅興亞難民將緩解孟加拉國的憂慮,該國曾經對羅興亞人表示歡迎,這種情緒現在已經被孟加拉人的抱怨所取代,因為被迫承受難民負擔的是該國人口密集的貧困農村地區。對緬甸來說,它得到的回報更大。即便它被迫接受羅興亞難民的回歸,但與中國提供的保護傘相比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中國會保護緬甸政府軍免於為自己犯下的反人類罪行負責。
 
中國一直支持緬甸,並阻撓聯合國赴若開邦調查侵犯人權情況的事實調查行動。它忠實地響應緬甸官方為攻擊羅興亞人所尋找的粗糙理由,即「打擊恐怖主義」、維護「國家安全」。
 
對中國來說,孟加拉國和緬甸之間的緊張關係對其地區野心來說是一種威脅。北京在緬甸存在地緣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尤其是若開邦,中國正在開發那裡的皎漂港口和一個經濟特區。據報導,王毅上月向孟加拉官員表示,北京不希望羅興亞危機阻礙「孟加拉國—中國—印度—緬甸經濟計劃」的進展。
 
對北京來說,羅興亞人是個次要的考慮因素。中國的提議並不能保證所有的羅興亞人都能返回家園,更不必說獲得認可或公民身份(大部分羅興亞人被認為是「無國籍者」)。羅興亞人一旦返回緬甸,就會受到當初把他們趕往孟加拉國的緬甸政府軍擺布。這些遣返者不能回到原來的村子,因為那些村子已經化為灰燼,他們只能被送往可怕的拘留營。在那些拘留營裡,當初使他們落到如此脆弱境地的歧視和種族隔離制度將得到進一步鞏固。
 
如果國際社會不對羅興亞人的回歸進行監督,緬甸當局就可以為所欲為。中國宣揚自己的「一帶一路」基礎設施計劃是解決緬甸若開邦危機的長期方案,它可能取代科菲·安南委員會(Kofi Annan Commission)在關於該衝突的報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議——翁山蘇姬女士已承諾遵守那些建議,但緬甸政府軍依然對它們有強烈抵觸心態。
 
安南委員會強調,「確保若開邦長期穩定和發展的最佳方式是重新融合,而非種族隔離」,它建議緬甸當局「全面評估」中國支持的皎漂港口和經濟特區「對當地社區可能產生的影響」,建立「充滿活力的機制」,以便「當地各個社區展開協商」。
 
中國解決羅興亞人問題的計劃中有一個令人擔憂的影響:它有可能是在獎賞對羅興亞人犯下罪行的人。緬甸實施種族清洗的將軍們今後可以更深入地進入中國的勢力範圍保護,不用擔心被追究責任。
 
在過去的三個月裡,孟加拉國因收留羅興亞人而獲得了很高的聲望。但是,為了擺脫60多萬難民的負擔,孟加拉國可能會毀掉自己的善意。如果羅興亞人被拋棄,淪落到和當初被迫跨過邊境時相同的悲慘境地,那麼孟加拉國總理謝赫·哈西娜(Sheikh Hasina)的政府將被視為這些暴行的幫凶,並可能在明年的選舉中為此付出代價。
 
中國擁有外交、人道主義和經濟資源,能夠改變羅興亞人的生活。但它目前的干預只會令可怕的罪行避免受到懲罰,這一策略正把羅興亞人推向危險境地。這不是習近平口中「努力為人類做出更大貢獻」的大國應該做出的行為。
 

因為你 我們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鼓舞人們 挺身關切不義 驅動人性 心存同情同理 攜手人群 讓世界更親近 致力人權 全球普世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