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WIRE】 沙烏地阿拉伯漫長的人權之路

©BRENDAN SMIALOWSKI/AFP/Getty Images

 

撰稿/國際特赦組織沙烏地阿拉伯區域研究員 Sevag Kechichian

 

沙烏地阿拉伯阿布杜拉國王(King Abdullah bin Abdulaziz)駕崩再度引起國際關注這個中東石油盛產國的人權紀錄。

 

每個人似乎都在問:「阿布杜拉國王留下什麼豐功偉業?」這很難回答。

 

阿布杜拉國王自2005年登基以來即推行積極改革,舉例而言,女性漸漸參與諮議會(Shura Council),諮議會是提供國王建言、無實權的諮詢機關。女性亦可進入職場,容許部分女性以律師身分在法院工作。

 

阿布杜拉國王晚期創立數所大學,並提供數千位沙烏地阿拉伯公民大筆留學獎學金,此舉甚受讚揚,他也亦實行表面上頗具野心的司法改革,但尚無建樹。

 

他更宣布設立正式的國家人權委員會(National Human Rights Commission),並同意設置相當具獨立性的人權機構——但他做的好事到此結束。

 

雖然沙烏地阿拉伯近來有所進步,但人權紀錄卻趨退步,瑜不掩瑕,最近的拉伊夫.巴達威(Raif Badawi)一案成為沙烏地阿拉伯人權惡化的象徵。


2014年5月,拉伊夫架設名為「解放沙烏地自由論壇(Free Saudi Liberal Network)」的網站,讓大家能討論社會和政治議題,但遭指控侮辱伊斯蘭教,被判10年有期徒刑,並處以1000下鞭刑。1月9日星期五,拉伊夫被處以第一回合共50下的鞭刑,雖然他非常虛弱,仍被關在監獄,目前也暫停執行鞭刑,但隨時有可能再被處以鞭刑。


拉伊夫案只是國際特赦組織對沙烏地阿拉伯國家暴行紀錄的其中一件案例而已。

 

在阿布杜拉國王的執政下,自由言論的箝制日益嚴重,國內知名人權行動者不是被處以有期徒刑、被迫緘默、就是逃離沙烏地阿拉伯。數百人因為使用社群媒體談論人權議題等原因,或因「侮辱國王」等「罪行」而入獄。

 

阿布杜拉國王在位期間,有數百人遭到斬首、上百人被判處死刑。法律制定和實踐仍持續歧視女性,包含陳年舊律禁止女性駕車,以及嚴重歧視女性的監護制度,要求女性須得到男性家人的允許才能工作、接受高等教育或旅行。沙國公民和外國人一樣被禁止宗教信仰自由,只能遵循國家奉行的伊斯蘭遜尼教派,此外,酷刑仍屢見不鮮。


侵害人權的事件還不只這些。

 

2013年2月,沙烏地阿拉伯制定專制的反恐法(counter-terrorism law),有效使鎮壓合法化,反恐法對「恐怖行動」的定義很寬鬆,因此就算和平行使言論自由也可能因此受罰。

 

反恐法亦授予內政部廣泛的權力,在欠缺司法監督下,可以命令搜索、扣押、逮捕和拘禁犯罪嫌疑人;反恐法也用來對付女性駕駛、律師、人權行動者、以及和平表達自己想法的人。

 

犯罪嫌疑人現在可被拘禁長達90天,期間除了可以打通電話給他們的家人外,不能對外聯繫,也不能接見律師,這使得被拘禁者更容易遭受酷刑,反恐法也很容易遭到濫用,拿來懲罰和平行動者。

 

看來沙烏地阿拉伯如果希望成為尊重基本人權的國家,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

 

然而能夠確定的是,阿布杜拉國王的繼位者薩爾曼國王(Salman bin Abdulaziz Al Saud)能夠也必須撤銷的錯誤決策,就是釋放僅因和平行使言論自由權而入獄的人、全面修正反恐法、停止歧視女性和弱勢團體,以及廢除死刑、酷刑和殘虐的刑罰,例如廢止鞭刑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因為你 我們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鼓舞人們 挺身關切不義 驅動人性 心存同情同理 攜手人群 讓世界更親近 致力人權 全球普世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