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InAsia 婚姻平權校園專案:給老師的五點提醒
我們相信在老師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對教室狀況、家長反映及學校行政有更深入的了解,而關於課堂分享時,如何引導學生同理差異、意見表達、價值思索,一定有比我們更多的經驗與專業判斷。
以下是我們針對校園內公開談論婚姻平權議題的小建議:
1. 斟酌參與程度
依老師的教學經驗判斷能夠做到多少、說到多少,若老師判斷可能造成教學困擾,請視情形斟酌。婚姻平權議題不是人權唯一的議題,若學生或是家長無法接受,也可以之後再參加其他活動,或建議學生上網認識跟人權相關的資訊,國際特赦組織近年全球運動包括難民、人權捍衛者等等,也會陸續再推出其他的教學活動,讓老師報名參加。
2. 強調學生思辨與個人意志
本次倡議活動屬在地議題,可能班級內有學生已持有立場,老師們可鼓勵並給學生機會表達情緒與意見,因為感受和知識一樣重要。人權教育並非單向的知識傳遞,而是參與(participatory)的過程,我們也相信任何意見的表達都將會是人權行動的珍貴養分。充分討論、思辨後,學生可自由選擇是否採取行動。每個人都有選擇是否贊同某些言論的自由,行動更是不能強迫,但是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明白系統性的歧視和排除,和言論自由在討論的是不同的概念,且並不互相排除。
3. 尊重學生隱私
我們邀請學生上傳照片至自己的社交網路,擴散行動能量,但最後是否公開表態的決定權握在學生手上,這也是為何我們設定活動目標最後是學生自行上傳照片,
4. 留意班級內部動力
請老師留意是否有性少數的同學在討論相關議題後反而受到壓力;反之,是否有同學因為無法贊同婚權立場或採取行動,
5. 資訊提供
我們提供國際特赦組織介紹的相關資訊(請見附加檔案),國際特赦組織對中立性有嚴格要求,不會為特定宗教團體或政治立場服務,所有立場皆秉持國際標準和人權法的角度來討論。老師們也可參考倫敦總部研究團隊3月22日發佈《台灣同性婚姻法案》研究報告,了解國際特赦組織對台灣實踐婚姻平權的訴求。
人權教育是一條非常漫長的路,而台灣分會在人權教育的領域才剛剛起步,可以討論的、需要改變的都還很多,
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hre@amnesty.tw詢問 (HRE, Human Rights Education, 人權教育),此為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為推廣在地人權教育的新設信箱,日後將以此信箱作為我們與老師們和校園間的交流管道。
更多影音
- 全球
2022寫信馬拉松
- 全球
FIFA:該付錢賠償世足賽受虐移工了!
- 全球
鄒幸彤與野渡:來自香港監獄的愛情故事
- 全球
受衝突影響的年長者:「我曾經有個家」
- 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