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時代捍衛難民與移民權利

數位科技干預正在加強形塑與實施各國移民管理與庇護政策。私營科技公司迅速擴展的數位科技能力與政府政策及實踐緊密相連,卻也造成侵犯隱私權與不受歧視權的風險。數位科技強化基於種族、族裔、國籍和公民身分的歧視性邊境管理體系,可能在中立與客觀的偽裝之下,延續並掩蓋源自歷史和殖民性種族排斥作法的種族偏見與歧視;同時,不成比例與非法的監控行為和其他措施更加頻繁地被用於種族歸納(racial profiling,種族特徵分析)和維持治安,廣泛針對尋求庇護者、難民與移民。企業利益、對流動人口權利普遍缺乏尊重、系統性種族主義與歧視,這三者的結合,可能使技術發展速度超越對日益增長的科技產業問責所需的充分保障和監督。

科技支援的「拘留替代方案」(ATD)

部分國家聲稱,為求減少實施移民拘留措施,已採用包括保釋、指定住所、居家宵禁、社區監督釋放(community-based supervised release)或個案管理等「拘留替代方案」(Alternatives to Detention,ATD)措施。部分政府也採用科技電子ATD產品(e-ATDs)的非拘留方案,如電子腳環、語音辨識和臉部辨識應用程式。例如美國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for Homeland Security,DHS)在2004年啟動強化監督出庭方案(Intensive Supervision Appearance Program,ISAP)和電子監控裝置方案,對移民與尋求庇護者實施非拘留措施。

然而公司在設計與開發e-ATD工具時,常於隱私或安全措施方面缺乏透明度或監督,移民與尋求庇護者可能因行動持續受到監控而使其隱私受到非必要且/或不成比例的侵犯。私營公司、第三方合作夥伴和包括執法機構和邊境管制機構等政府機構之間不透明的資料共享也令人擔憂。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ICE)與Palantir等科技公司之間的企業合作關係,與該機構使用廣泛的資料監控作法來磨練、檢測和拘留無證移工的能力直接相關。在2019年對密西西比州一家雞肉加工廠的突襲中,近700名工人遭到ICE拘留。眾多媒體消息來源指出,由Palantir公司提供給ICE國土安全調查局(Homeland Security Investigations,HSI)所使用的關係映射和預測工具「Falcon」,被用以協助此行動。此外,電子腳環與語音監控設備等e-ATD容易出現誤報和技術性故障,可能導致移民因說話方式或口音等原由遭到恣意懲罰,進而對遭種族化人士造成不成比例的影響。

2016年,英國強制規範所有面臨驅逐出境的外籍人士攜帶電子腳環,並於2021年8月將範圍擴大至處於移民保釋期間的人士。截至2022年9月,英國有近15萬人參加電子監控,造成尊嚴權、尊重權、隱私權及身體自主權等人權侵害風險。2022年5月,英國開始實施比這些侵入性監控作法更進一步的計畫。英國內政部回應Privacy International根據資訊自由所提出的申請,分享的資料保護影響評估(data protection impact assessment,DPIA)透露出英國計劃推出定期每日監控該國境內尋求庇護者的智慧手錶追蹤系統。運用科技的拘留替代方案凸顯出其比例問題,當涉及使用廣泛影響隱私的實驗性技術時更是如此。系統性種族主義也讓人權侵害發生於移民管理和庇護系統中,包括e-ATD科技的使用,使遭種族化人士與社群容易遭到針對,甚至被定罪。

邊境外部化與技術

為防止難民與移民以非正規方式抵達,全球北方(Global North)國家透過與他國合作在境外制定「外部化」(externalization)措施,加強過境路線上的移民管制,以正式協議或非正式安排向合作夥伴國家的邊境管制機構提供資金與技術支持,其中包括促進收容和遣返的工具。舉例而言,歐洲聯盟透過雷達、高科技攝影機、衛星資料、光電感測器(如移動偵測)、無人機和生物辨識系統等科技,將其邊界虛擬擴展至地中海和非洲過境地區。邊境外部化政策愈趨透過精細且具侵入性的數位科技來實施,這些技術強化了種族化的排斥形式,以阻止非裔、穆斯林和其他種族化移民、尋求庇護者與難民的流動。

美國和歐盟國家與那些有嚴重和廣泛侵犯難民和移民權利紀錄的國家達成了涉及資料共享和技術交流的外部化安排。歐盟透過向利比亞當局提供資產、培訓和協調援助,使利比亞海巡隊能夠攔截船隻,將難民及移民帶回利比亞,使他們在當地遭受恣意拘留、酷刑及其他不當對待,包括性暴力、其他侵犯和虐待。而義大利和歐洲邊境與海岸巡防署(European Border and Coast Guard Agency)Frontex藉由在地中海中部操作無人機和其他航空資產來辨識海上的難民與移民船隻,並向利比亞當局回報位置,使利比亞當局進行干預;Frontex的「Eurosur」監控系統則透過「海馬」(Seahorse)網絡,將雷達和衛星所收集的資訊與各國共享。

使用科技來監控、追蹤與攔截移動中的難民與移民,可能會導致他們的死亡,因為難民與移民會為了躲避監控而選擇更危險的逃難路線。最近一項使用地理空間分析的研究表明,逃難路徑的「困難和痛苦」程度、亞利桑那州與索諾拉州之間美墨邊境沿線的移民死亡率、以及該地區如人工智慧瞭望臺等智慧監控基礎設施的擴展,三者之間存在正相關。該案例同時說明科技的運用如何對非裔、拉丁美洲裔和其他遭種族化人士及社群產生具種族差異的影響,從而增加邊境地區種族歸納的風險。

聚焦於邊境管制和/或庇護處理外部化的政策,對難民、尋求庇護者與移民的尋求庇護權、不受恣意逮捕和不受拘留權、不受遣返權、不受歧視權等人權構成極大風險,易導致他們被遣返至或收容於嚴重侵犯人權的國家。此外,現今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國家收容了大多數的難民,全球北方國家將提供國際保護的責任轉嫁給第三國的外部化措施,加劇了全球南北方國家之間保護難民責任的不公平分配,亦不符合作為國際保護制度基礎的團結和國際合作原則。

資料提取軟體

在一些國家,法律允許在處理庇護申請時扣押移民和尋求庇護者的手機並從中提取資料,以核對證詞。相關措施可能包括審查搜尋與瀏覽紀錄以及社群媒體活動、透過GPS紀錄和元資料(metadata)追蹤旅行歷史、甚至取得使用者以為已經刪除的雲端資訊。

德國非政府組織Gesellschaft für Freiheitsrechte(GFF)代表3名尋求庇護者針對使用手機資料提取軟體一事提起訴訟。原告表示德國當局例行命令他們解鎖並交出手機進行「評估」,隱私權受到侵犯。德國聯邦移民與難民局(BAMF)在2017年推出政策,允許該局「從手機等資料載體中提取和分析資料,以檢查所有者的國籍和身份」,系統會根據每一次的提取案件生成報告,而僅有律師擁有系統訪問權限,庇護申請者則無。GFF的一份報告總結指出,64%的案件顯示無可用結果,34%證實庇護申請者的出身和身份主張,而僅有2%與申請主張互相矛盾。法院裁定在該特定實例下,搜查本可採取侵入性較小的措施,因此這樣的例行搜索措施不符比例原則,而這種措施是否合法則尚待釐清。2022年3月,英國高等法院裁定內政部對至少3名乘坐小船抵達的尋求庇護者沒收手機並強迫分享密碼之行為,已違反人權和資料保護法。 資料提取可能會對難民與移民的隱私權造成不符比例和不必要的干涉,而且往往奠基於種族、族裔、國籍和公民身份的歧視。即使系統僅提取所有可用資料,亦構成對隱私權不符比例的干涉,以侵入性方式取得的資料更存在可靠性隱憂。資料提取易使當局能夠對尋求庇護者的申請做出具有疑慮且籠統的結論,危害其獲得公平庇護程序的權利,也加劇對種族化人士與社群的既有汙名化和歧視。

生物辨識技術

生物辨識技術是在邊境進行識別、驗證和身份核實最廣為使用的技術之一。多國與國際機構正在建立生物識別資料庫,以根據名單對照人員進行交叉比對,並核實難民與移民的身份。2018年10月,歐盟宣布資助新型自動化邊境管制系統,並將在匈牙利、希臘和拉脫維亞試行。此名為「iBorderCtrl」的專案使用人工智慧「測謊」系統,由虛擬邊境警衛對尋求跨境的旅行者進行詢問,並以臉部和情感辨識技術評估他們臉部表情的微小細節(稱為「微表情,micro expressions」)。被系統判定為誠實回答的旅客,將獲得一組允許過境的代碼,其餘不那麼幸運的人則轉由真人邊境警衛進一步盤問。然而以微表情作為基準的測謊機制已遭揭穿,因為微表情根源於顱相學,而顱相學與優生學思想有著密切關聯和相似之處,並且微表情被誤導性地稱能夠根據眨眼頻率、視線方向、臉部肌肉運動和語調變化來建立真實性。iBorderCtrl工具根據臉部表情和道德之間交叉點的通用基準線,將資料歸類成各種欺騙等級。當透過解讀移民臉部表情的偽科學而非人們的自我陳述來衡量其意圖,必將助長對移民的不尊嚴待遇,在缺乏準確性與必要性的同時,也對隱私權、平等和不受歧視權、庇護權和行動自由產生嚴重影響。

歐盟政府和科技公司欲以高科技作為解決方案。歐盟史上最大研究和創新計畫「地平線 2020」(Horizon 2020)投注大量金額資助用於邊境管制目的的自動化技術專案。2014年至2020年期間,Frontex在監控和IT基礎設施上投資了4.34億歐元;歐盟委員會更撥出約349億歐元用於2021年至2027年間的邊境管制,包括即將推出的「歐洲旅行資訊和授權系統」(European Travel Information and Authorisation System,ETIAS)。該系統透過交叉比對社群媒體、醫療資訊等線上開放資料,藉此評估數位身份並決定旅行人士可能對歐洲安全構成的威脅。這種類型的系統促進並強化了種族排斥。

歐盟成員國嚴重依賴含有生物識別資料的資料庫,如在其他功能上有助於決定負責處理歐盟庇護申請國家的「Eurodac」。2016年及2020年,歐盟委員會連續提案修訂Eurodac法規,尋求擴展其生物辨識移民資料庫。2023年12月,歐洲理事會和歐洲議會針對該法規達成政治協議,並將於2024年正式通過,預計將擴大存儲在Eurodac中如臉部影像等個人資料類別、將強制生物識別資料蒐集的年齡下修至6歲(現行法規為14歲)、擴大Eurodac的個人範圍、並讓執法機構更利於獲取資料。

建立難民與移民的永久生物特徵紀錄,可能使其個人資訊遭到有意(例如依國家政策)或無意(例如資料洩露或不安全的系統)與難移民逃離的國家當局共用,增加人們遭受虐待和迫害的風險,並引發涉及監控、資料洩露、限制行動自由、歧視性歸納、定罪遭邊緣化的族裔、宗教及其他遭種族化族群的可能性。在移民背景外,國際特赦組織在巴勒斯坦佔領區(Occupied Palestinian Territories,OPT)的研究揭露,部署在希伯倫地區的以色列軍事檢查哨使用臉部辨識系統「紅狼」(Red Wolf)限制巴勒斯坦人的行動。檢查哨臉部辨識系統使用的資料庫僅含巴勒斯坦資料,使猶太以色列屯墾者不受影響,是具系統性與歧視性的行動限制。

庇護和移民管理系統中的演算法決策

庇護與移民管理系統中的演算法決策易受偏見、系統故障和其他錯誤影響,對難民和移民產生包括家庭分離、驅逐出境和拒絕庇護等毀滅性影響。加拿大移民官員將演算法風險評估工具用於批准或拒絕簽證及庇護申請。英國內政部原先亦使用類似簽證演算法,但此系統給予特定國籍的風險評分會加劇歧視,加上回饋循環機制以過往偏見和歧視作為評估未來案件的基準,「導致種族主義和偏見深植簽證系統」,內政部後因受到公民團體施壓才於2020年放棄演算法。

自動化風險評估系統對資料保護權利和原則構成風險。即使特徵分析並未直接使用受《歐盟通用資料保護條例》(EU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等適用法律加強保護的特殊類別個人資料,也可能使用能間接洩露此類資料的資訊。例如宗教信仰與健康資料可從飲食偏好推斷,該人的資料保護權因此受到侵害,進而導致種族歸納。同時因難民、移民及庇護和移民管理當局之間權力不對等,用於特徵分析系統(profiling systems)的資訊,可能在未取得GDPR所規定之個人自由、具體且知情同意的情況下,遭到強制或非法提取。

風險評估工具亦對個人自由和安全權構成風險。歐盟法院曾針對歐盟和加拿大之間移轉及處理旅客訂位紀錄(Passenger Name Records,PNR)的協議提案發表意見,警告自動處理旅客訂位紀錄可能得出可影響個人權利的具約束力決定,卻毫無證據證明當事人構成公共安全風險。

舉例來說,美國曾修改一款風險評估工具,該工具因此每次都會建議拘留移民,說明此類工具可能助長國際人權法禁止的恣意逮捕和拘留。在這個案例中,用於評估個人案件的軟體遭修改,移民因此無法獲釋,導致不當拘留增加。由於自動風險評估和特徵分析系統可能侵犯不受歧視、隱私、資料保護以及自由與安全權,因此應禁止在移民管理、庇護和邊境管制工作使用類似系統。 美國CBP ONE行動應用程式 2023年5月,美國新移民法規生效,強制規範未取得事先授權的尋求庇護者必須親自待在墨西哥境內的特定地區,使用行動應用程式CBP One預約會面時間,並在會面時間抵達入境口岸及繳交個人資料,包含用於臉部辨識的臉部照片。 然而CBP One具嚴重缺失,包含應用程式經常當機,以及臉部辨識技術的缺陷對特定族裔造成特別顯著的影響,如海地人、古巴人、尼加拉瓜人、委內瑞拉人等,另外還有語言版本有限或識字能力不足所造成的使用問題、尋求庇護者無法使用手機或網路,以及可預約的時段不足等難題。可預約的時段不足,代表眾多尋求庇護者需受困墨西哥等待數月,面臨包括性侵與綁架等嚴重人權侵害風險。因身處墨西哥使安全受到威脅,而決定未經預約即入境美國者,可能因此遭判定為不符合庇護資格,且面臨更高的移民拘留風險。 強制且唯一使用CBP One侵犯了尋求庇護者權利,並可能違反不遣返原則。CBP One使用的臉部辨識疑似連結許多「貶損資料庫」,顯示出對流動的不穩定群體進行大規模監控的風險,再加上使用GPS技術以及在尋求庇護者進入美國之前便對其進行數位資料蒐集,亦引發了嚴重的隱私和反歧視相關疑慮。

歐盟人工智慧法案

人工智慧系統在歐洲境內外形成巨型大規模監控網路,「可能加深種族主義、種族歧視、仇外心理和其他形式的排斥」。
2023年12月,歐洲議會、歐盟成員國和歐盟執委會在管理使用人工智慧的法律上達成協議,制定《人工智慧法》。儘管法案有望加強保護受到人工智慧影響的人,卻未充分保護流動人口和其他邊緣族群免受種族主義、歧視和其他多種人權侵害。 《人工智慧法》為臉部辨識與情緒辨識科技等大規模且具歧視性的監控系統提供法律依據,且未全面禁止最危險的技術,例如用於預防、限制或禁止移民的預測分析系統,以及人工智慧測謊儀等偽科學測謊工具。此外,歐盟成員國正在推動將全面豁免條款加入法案,准許當局以「國家安全」為目的使用人工智慧,此舉構成對流動人口濫用人工智慧的風險,還讓執法、移民和國家安全當局在使用人工智慧系統時,可以「國家安全」為由規避公開透明和問責措施。該法亦未能解決從歐洲出口人工智慧系統的問題,歐盟禁止的監控和其他非法技術可出口至歐盟鄰國,在流動人口到達歐盟邊界之前即阻止其行動。

因為你 我們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鼓舞人們 挺身關切不義 驅動人性 心存同情同理 攜手人群 讓世界更親近 致力人權 全球普世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