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渾身赤裸:各國青年擔心社群媒體衝擊隱私與心理健康

Instagram、TikTok與其他社群媒體如今成為全球青年與孩童的日常必備軟體,根據國際特赦組織調查,有59%的青年每日平均花費超過2小時在社群媒體上。但多數調查資料都大量關注北美、歐洲與澳洲等地。

國際特赦組織對550位介於13至24歲的兒童與青年進行調查,範圍分布45個國家,深入了解他們對社群媒體的實際體驗、疑慮與態度等等。有許多青年認為可以在社群媒體上找到與倡議有關的多元構想、各種創意與機會很棒,但在眾多讚聲中,有兩大隱憂引起我們的注意:帶來傷害的有害內容與許多受訪者稱之為「易成癮」的平台設計,國際企業不斷重複分享個人資訊與的惡性循環以及有害的媒體消費模式,對青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也加重了青年在面對這種惡性循環的無力感。

許多青年提及擔心社群媒體對隱私所造成的衝擊時,都選擇以匿名的方式分享自身故事和資訊,希望不公開他們的回答。以下回答與數據節錄自112位同意將回覆公開且符合整體作答趨勢的受訪者。這112位受訪者共提及15種經常使用的社群媒體,前5大平台分別是Instagram、YouTube、TikTok、Snapchat及Facebook。YouTube與TikTok平台為主要影音娛樂來源,而Instagram、Snapchat和BeReal則是他們最常發布貼文的地方。

青年花在社群媒體上的時間愈來愈多,但其實有7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花在社群媒體上的時間比自身願意的要多上許多。受訪者感嘆道,不斷更新的內容和個人化推薦模式形成一種「讓人上癮」的誘惑,讓他們經常覺得受到「過度的刺激」也「造成分心」。

「我覺得整個人被卡在這裡,下意識地花比我意願中要更多的時間在瀏覽內容。」——法國,22歲女性

青年也一致表示失去了對自身隱私的控制。有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表示社群媒體的服務條款艱深難懂,批評社群平台使用「技術性用語」,要用戶不是接受,就是拉倒,迫使青年必須在被社交排擠和犧牲隱私間選邊站。國際特赦組織先前曾呼籲停止鎖定目標投放廣告,因為這必須大量倚賴追蹤用戶的數據資料。目前只有歐盟通過規範阻止大規模平台以廣告用途鎖定用戶資料。

有超過一半的兒童與青年在使用社群媒體時有不良經驗,像是受到「歧視、暴力與霸凌」,以及政治迫害,形式從菲律賓的「紅標運動」(一種去除政治異己正當性並引起網路暴力的手段)到反猶太運動不等,甚至是其他用戶的性騷擾都有。國際特赦組織進行的調查中,有9.3%的受訪者表示曾收到不實及誤導資訊;86%的受訪者基於不願曝光的內容將特定用戶封鎖;而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則曾經在Instagram(本次調查中最多人使用的社群媒體平台)上檢舉內容。然而許多人都認為自己在各項平台上的檢舉受到忽視,又或者「與舉報內容相似的貼文」依然在平台上到處流竄。

「我的檢舉幾乎都失敗了,但那些都是明顯偏頗的資訊或真正的歧視跟偏見。」——美國,18歲女性

除了社群媒體「易上癮」的特質外,大量來自各地與各性別的受訪者均表示,社群媒體不斷推動社會比較的文化,提高曝光有害內容,讓人在瀏覽推送貼文時會對「不真實的(身體)形象」感到「焦慮」及「不自在」,也因此造成身體在「不成熟的年紀」就被「過度性化」。

另一個受訪者也透露她的疑慮,她擔心平台的推薦「演算法會偵測」到心理健康議題,進一步讓用戶看到更多相關內容。有些青年表示自己缺乏自信、憂鬱的想法和飲食失調問題都來自於使用社群媒體;而有些人則表示之後選擇開始尋找非特定的正向身體形象推廣網站與平台。

談到理想的社群媒體樣態時,受訪者清楚表達了他們認為社群媒體應該為尊重用戶權利改善的地方,包含更加保護隱私與改善演算法推薦系統等。

「更加透明,減少侵犯隱私的政策。」——阿根廷,21歲男性

「各種想法、正向娛樂、教育內容可以傳播的地方,適當散播正確資訊而非惡意或仇恨內容。」——肯亞,19歲女性

「沒有修圖、沒有色情內容、沒有暴力或鼓吹自殺的風潮,只有真實的人做實在的事。」——葡萄牙,18歲女性

國際特赦組織科技部門會進一步調查青年提出的人權隱憂,作為 RIGHTS Click 計畫的一環。我們也會在重點國家持續與兒童和青年合作,像是肯亞、阿根廷與菲律賓,推動倡議改變現有規範。

因為你 我們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鼓舞人們 挺身關切不義 驅動人性 心存同情同理 攜手人群 讓世界更親近 致力人權 全球普世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