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應恢復並強化羅興亞難民營的社區學校

25個組織於4月28日發表聯合聲明,要求孟加拉政府立即採取行動,支持在羅興亞科克斯巴札爾難民營的社區學習設施,強化學習資源,實踐保障兒童教育權的國際義務。

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已有約30個社區帶領的學校遭到當局關閉和解散。這些羅興亞科克斯巴札爾難民營的社區學校遭到關閉,不僅對社區發展有害,也嚴重侵害兒童的教育權,讓這些孩子很可能成為失落的一代。

孟加拉有將近50萬名難民是兒童,佔難民營中登記數量的52%。他們因為在2017年8月逃往孟加拉尋求庇護,無法在正規的教育體制內接受教育。

2020年1月,孟加拉政府承諾將引進緬甸課程給1萬名6至9年級的兒童,但當局從宣布政策至今已延宕兩年,因此羅興亞社群一直只能透過社區學校提供兒童教育。

羅興亞難民表示有些學校老師遭到武裝警察大隊(Armed Police Battalion)拘留,釋放條件是簽字同意終止教書。

教育學生並指引正確的人生道路給他們,並不是犯罪,而是基本權利。

羅興亞社區教師

權利團體記錄到對當局發出的指控,指出當局威脅難民,若違反禁令繼續讓社區學校運作或繼續上學,就會沒收難民身分並將他們安置到偏遠的藤加查爾島(Bhasan Char)。

對當局犯下的種種暴行究責、為羅興亞人的奮鬥伸張正義,以及讓羅興亞難民取得教育與其他人權,這些都同樣重要。這對於難民能自願、安全、有尊嚴並永久地回到緬甸是重要關鍵。

一位羅興亞青年表示:「我們想要的是對之後繼續在緬甸就學能有幫助的正規教育。」(因安全考量,本文不曝光青年身分)

教育是讓羅興亞人民不被有害團體剝削的重要關鍵,包含兒童人口販運團體、販毒團體、武裝團體,以及其他趁人之危的團體等。

羅興亞難民必須有能力要求自己應有的權利、為自己發聲,錯過重要的就學階段不只剝奪他們的教育發展,也讓他們更加仰賴不穩定的人道援助。

目前由當局授權並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營的現有教學中心,與其他人道救援夥伴,提供4至14歲兒童的教育,教育計畫未包含較年長的孩童,其中包含那些在2017年逃難時就即將參加大學入學考試階段的人。

聯合聲明

簽署聲明的25個組織呼籲孟加拉政府:

  • 履行國際義務,協助難民營內所有學習機構建置資源,包含賦予社區學校合法地位;
  • 立即重啟所有社區學校,停止騷擾、威脅與攻擊難民,避免實施任何歧視性政策影響孟加拉羅興亞兒童的受教權;
  • 停止打壓社區學校或鎮壓營運學校的羅興亞難民;
  • 立刻發起透明、公正與獨立的調查,調查執法單位拘留羅興亞難民的說法,以及當局是否提出若經營學校將強制遣送藤加查爾島的威脅;
  • 建立並強化政府基礎設施,提供羅興亞人完整的教育管道。確保有知識並能投入的有志之士填補所有空缺,將羅興亞文化與風俗納入教學內容當中。

各組織也呼籲聯合國與國際社會:

  • 立即與孟加拉政府聯繫,讓當局了解科克斯巴札爾難民營的社區學校關閉所帶來的擔憂,並為難民營與其他地區所有兒童提供教育;
  • 協助培力難民營內所有學校,包含社區學校在內,包含教材、教師與學習空間等;
  • 特別針對教育計畫分配充分資金,作為全面支持孟加拉羅興亞難民長期計畫的內容之一。

連署單位:

ActionAid
Amnesty International
Arakan Rohingya National Organisation
Asia Pacific Refugee Rights Network
Bangladesh Legal Aid and Services Trust
Burma Campaign UK
Burmese Rohingya Association in Japan
Burmese Rohingya Community in Denmark
Campaign for a New Myanmar
Canadian Rohingya Development Initiative
COAST Foundation
Drik Picture Library
European Rohingya Council
Fortify Rights
Human Rights Support Society
Human Rights Watch
International Campaign for the Rohingya
Justice4Rohingya UK
Manusher Jonno Foundation
Map Photo Agency
Nagorik
Naripokkho
Robert F. Kennedy Human Rights
Rohingya Action Ireland
The Arakan Project

 

因為你 我們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鼓舞人們 挺身關切不義 驅動人性 心存同情同理 攜手人群 讓世界更親近 致力人權 全球普世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