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工作者,你好嗎?」 Wellbeing 工作坊

荷光 X 國際特赦組織 人權工作者 Wellbeing 工作坊

為了讓社會變得更好、包容更多不同的族群,倡議/人權/助人工作者們將自己的身影,駐紮在受苦現場,透過肉身抵擋、捍衛、支持、保護著許許多多弱勢族群們。然而在陪伴他人面對、因應與承受苦難時,卻也因為這份在乎與關愛,而留下許多身心的影響。我們總在面對個案、扶助對象、案主時,我們展現了同理、付出了心力,有時候忘記把這份同理,留給身邊親密的人,以及更重要的,自己。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長年關注人權議題,發現了許多NGO夥伴們的身心狀況亮起了紅燈,許多工作者長期下來也有著人權工作者的「職業病」。於是從組織內部的心理健康檢測,擴大到與荷光性諮商專業訓練中心的人權工作者心理支持團隊,一同規劃台北、台南兩場 #人權工作者創傷照管體驗工作坊,透過活動,覺察這些「傷」在我們每個工作者身上留下的影響。



替代性創傷是指一種同理心帶來的創傷,雖然沒有直接經歷人權遭遇到侵害的事件,但因為同理受害者,也出現了創傷反應。這類型的創傷時常發生執行照護相關工作的人身上,比如醫師、護理師、消防員、輔導老師、心理諮商師、社工、警消、環保與動保人士,以及創傷者身邊的照顧者。然而創傷不是有或無的二元思維,相反地,創傷是一種光譜的概念,受到人格、生命經驗、主觀詮釋影響,同時受到社會文化價值觀建構而成的,而有所不同。



只要深刻地接觸到生命,就免不了體驗到生命的痛苦而心靈受傷。創傷不是問題,傷的背後凸顯的,是自己珍視捍衛的信仰價值。因為在意,所以受傷。



溫柔擁抱創傷與脆弱,不是無能或自私,而是這條不容易的道路得以續航的補給站。因為社會的改變需要時間醞釀帶來社會意識的革新,面對漫長反覆出現的現實狀況,不免挫敗與無能為力。我們要理解到,只要是人,就會有限制,都會有情緒、也都會有心碎。而療癒心碎的不二法門,就是覺察它、談論它、照護它。



在創傷照管的工作坊中,我們會一同學習:

  1. 對焦情緒:關注所有事件對我們的身心影響,讓情緒可以有出口、不要悶在心中悶壞了。
  2. 調整焦點:社會改變需要時間,我們刻意注意那些已經成功的部分,替自己打打氣。
  3. 對齊本心:回想踏入助人/倡議工作的初衷,重新擷取工作的原動力。
  4. 善待自己:設定良好的界線是慈悲的象徵,因為有自己好好照護自己,才能好好照護他人。
  5. 建立同理社群:讓人際連結成為彼此的安全網,做彼此的寶貴支持。

我們都是生命,我們都會受傷。每一個人都很重要,包括自己。好好看見那些累積在自己身心靈上的傷;好好疼惜自己,從現在開始,一起學習,學習溫柔擁抱自己,愛自己,感謝自己!呼籲大家一同關注,所有因著熱忱、關懷、對社會的理想而帶著傷的倡議/人權/助人工作者們。



下一個時代的溫柔革命,將會是你我共同的Wellbeing。

文:郝柏瑋 諮商心理師 / 荷光人權工作者心理支持團隊成員

 

「人權工作者,你好嗎?」工作坊北部場心得

撰文者:宋致誠(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特助)

人權工作者很多時候很難想到自己。他們需要幫助一個又一個需要被救援的權利被侵害者,發起一件又一件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緊急倡議工作。對人權工作者師來說,日常生活就是由案主的期待、自己的期許與要求、以及奮鬥夥伴的情緒交織所構成。日積月累以至於麻木,往往已經感受不到傷痕累累的內心中,有哪些是自己舊有的傷口,還是別人繼續從外面劃上去的。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特別於今年九月份於北部與南部各舉辦一場「人權工作者,你好嗎?」身心健康工作坊,北部場總共有十幾位人權或助人相關的工作者報名參加。本次工作坊的主題為「了解替代性創傷對人權工作者的影響」。在三位諮商師引導下,我們與其他工作者彼此互相分享情緒與感受,一步步地從現在一直回顧到過去,互相協助發掘與揭露自己身上可能有的隱藏傷口。

在活動一開始,大家先彼此分享當天的心情以及最近的工作情緒。每個人可以選擇一張圖片,從詮釋圖像中的物件來組織對自己最近工作情緒的想法。在分享的過程,我和我的夥伴發現我們能表達情緒的詞彙極度匱乏,大家都比較習慣論理性分析。分享過後,諮商師提供給我們一張情緒用詞的清單,我們才恍然大悟:或許是我們日常中對情緒表達的練習太少,所以在工作日常不知不覺中即使累積了很多情緒,卻找不到出口可以發洩。

在一段沉靜的音樂下,我們調整呼吸與放鬆身體。諮商師接著請我們彼此分享與觀察自己這些年來與過去的自己身體產生的變化。在這一階段,我的同組組員們包括我皆訝異地發現些年來自己身體並沒有衰退太多,甚至感到比起年輕時更健康。即使身體某些部位依然抵擋不了歲月的刻蝕,但大家好像也很能接受這就是生命的必然。在討論中,我們彼此都認同,可能是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比起年輕的我們也會更有意識地照顧自己的身體。

工作坊的最後,大家在一起角色扮演工作中可能會聽到的負面或正面聲音,來觀察我們自身在工作中可能潛在接收的傷害。我們發現,從親密他人而來的傷害相較於陌生的他者影響是更大的。雖然在人權工作的日常時常必須承受來自不知從何而來的攻擊,卻往往對我們來說是無感的,因為並沒有真正觸及到議題核心。但來自親密他人例如伴侶、家人的不諒解與不支持卻是會對人權工作者有著強大的傷害。

本次工作坊從幫助我們從自己的情緒、身體以及與他人的關係幾個面向,了解自己身上可能累積的工作傷害。值得欣慰的是,我發現自己雖然在某些地方的確是有某些傷害,但其實自己還是有些能力可以有意識地面對與處理某些潛在傷害。經由諮商師與分享夥伴的觀察與提醒,更讓自己可以發現過去沒有意識到的問題。身為一個人權工作者,雖然身處時刻有潛在傷害風險的環境,但透過自我的察覺與同儕的支持,我們仍然有機會維持身心的平衡。

「人權工作者,你好嗎?」工作坊南部場心得

撰文者:陳映攸(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台南辦公室專案執行)

台南場現場照片
南部場參加人數不算太多,卻也因此有種更加緊密的連結感。

身為一個人權工作者,雖然在這次的工作坊中多數是以觀察者的角色在其中,仍然感受到滿滿的收穫以及被理解。這次的南部場參加人數不算太多,卻也因此有種更加緊密的連結感,每個人都有充足的時間好好思考、對話,以及分享。同時大家也透過工作坊中學習到的新知識和詞彙,互相觀察、提醒,同時大笑或是享受當下的氛圍。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個環節。第一個是諮商師在介紹情緒和壓力時,提到一個在很多助人或倡議相關組織很容易出現的情況:侵犯或是霸凌。第一時間腦中閃過了許多社會案件,加上自己也曾任職助人組織,對於這個情況深感認同。尤其當諮商師說到「很多人都會疑惑,為什麼在這種應該是友善正面的組織中,會有像惡魔一般的人或事情存在?」時,想起當初自己似乎也曾有過這樣的疑惑。隨著工作坊進行,雖然不能說就認同這樣的行為或是選擇,卻也多一分理解可能造成這樣情況發生的背後脈絡,而且這正是為什麼心理健康需要被社會更多人和組織重視的原因。

 

第二個則是情境劇的模擬,諮商師邀請大家扮演不同的角色,其中一位夥伴的表演和詮釋非常貼切到位,既視感十分強烈。雖然當下很多情境的表演讓大家都笑了出來,但劇場結束後的分享卻又讓人感到無限辛酸。不過諮商師的重點其實不是要讓參與者感回憶好或不好的事件,而是讓參與者能夠透過回憶事件的過程,仔細的觀察自己的情緒,並試著分辨情緒的細微差異,這些都有助於讓自己更了解自己。

整體來說參與者對於工作坊的體驗感受都十分良好,也有夥伴表示應該帶回自己的單位,讓更多同事有機會可以認識自己的心理健康,甚至是修復創傷。很期待後續能夠在更多不同的組織或是領域,看到相關的議題討論,重視助人者自身的身心健康!

 

人權工作者的wellbeing,不只是多做一些瑜珈或深呼吸的問題

撰文者:邱伊翎(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

人權工作者,感覺都是要很強勢,要站出來捍衛權利的人,談wellbeing感覺好像很弱,感覺好像自曝其短。但是我們都是人,都不是超人。長時間的工作,且要反映各種臨時突發時事或狀況,承受那麼多來自家庭或社會各界的壓力、個案的無解或法案的絕望,我們怎麼可能沒有wellbeing的問題呢? 

繼我們台灣分會跟荷光舉辦在地的人權工作者well being 工作坊之後,今天國際特赦組織總部也提供了一個在疫情期間,各國人權捍衛者的身心狀況的調查研究分享。同時,線上的培訓者也再次提醒大家,人權工作者的身心問題,其實有時候也不是你自己多做幾次瑜伽或深呼吸,就可以解決。的確有很多遇到的問題,是系統性的問題。希望大家不要只歸咎於個人。



講師也提醒大家,一定至少要有那麼一兩個人,在自己真的很低潮的時候,可以講話的人。這很重要。他說如果真的沒有這樣的人,也可以找他,他可以引介專業資源。聽到這裡,真的一陣心酸。



也提醒大家每天,至少花五分鐘時間,做一件讓自己會開心的事。還教我們可以試著把自己遇到覺得很困難的事情寫下來,試著分析,試著列出可能的解方。就算想不出解決方案,寫下來還是很重要。光是釐清問題,就是重大的一步。



人權工作者的Well being ,一直都是不被重視的問題,越來越多人關注到這件事情,真的是一個大進展,但其實下一步,組織到底可以怎麼做,持續給予前線的工作者支持,真的也是大哉問。



國際特赦組織總部第二堂有關「疫情底下的人權工作者wellbeing」的培訓。該研究團隊針對全球38個國家、70個NGO,做了110次的訪談。

研究發現:

  • 很多尤其是第一線的人權工作者,經常會有罪惡感,覺得自己協助的個案這麼慘,自己不可以有快樂的時刻。
  • 很多人權工作者有【自我犧牲】的文化
  • 組織除了提供訓練、資源、自我照護的技巧,做瑜珈、冥想、深呼吸等技巧之外,集體的照護也很重要
  • 組織提供系統支持很重要。
  • 組織必須要有trauma aware strategy 及wellbeing policy
  • 募款專案除了有支持特定人權工作的專案,也應該要有專案支持人權工作者wellbeing的專案
  • Shared leadership model 分散領導模式,有助於降低組織內部壓力
  • 發現年輕人比較不會避諱在工作中談wellbeing
  • 有的組織會聘僱resilience officer提供員工協助
  • 有些組織會提供免費心理諮商服務,但這仍是比較個人化的處理,整個辦公室的組織文化及管理階層,必須重視這件事情。
  • 組織之間是否有同儕支持系統peer support 也很重要,可以訓練自己的員工成為好的同儕支持者或傾聽者,不見得所有的情況都是丟給專業諮商師處理,若辦公室沒有重視支持系統,大家看完醫生回到辦公室一樣會出問題。
  • 員工之間組成工作小組、工會或問卷調查也很重要。
  • lack of wellbeing dialogue: 組織可以嘗試在工作環境中,給予wellbeing時間,例如固定周三或周五下午進行這樣的對話,彼此互相關心
  • Work retreat 適當的遠離工作及休息
  • 提供彈性工作時間或遠端工作
  • 提供young activist /volunteers 這類的wellbeing workshop

國際特赦組織總部提供給年輕的人權工作者,二本十分好閱讀的wellbeing 小冊,其中一本是漫畫,二本都很多圖。



Americas: Staying Resilient While Trying to Save the World: A Fanzine for Activists and Volunteers

Staying Resilient While Trying to Save the World (Volume 2): A Well-Being Workbook for Youth Activists

因為你 我們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鼓舞人們 挺身關切不義 驅動人性 心存同情同理 攜手人群 讓世界更親近 致力人權 全球普世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