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人權】新冠病毒COVID-19──監控與人權威脅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爆發導致全球面臨前所未見的公共衛生緊急狀態。科技在搶救性命上能夠、也應該扮演重要角色,包含散播公共衛生訊息與提升醫療照護服務管道。然而,有些政府以對抗疫情為由,急著擴大監控科技的應用,以追蹤個人,甚至追蹤全體人民。

若沒有受到制衡及挑戰,這些措施可能徹底改變隱私權及其他人權的未來。

 

以監控對抗新冠病毒是否合法?

 

政府有義務保障健康權以及預防、治療與控制傳染病。為了做到這點,政府可能會暫時限制部分人權以即時、一致的因應緊急健康威脅。然而,持續的監控措施除非能符合嚴格的標準,否則就是非法。政府必須能夠證明這些措施的實施有法源依據,有其必要性、符合比例原則、有時間限制,且實施時有透明、適當的監督。

 

這在實務上意指:監控措施必須採取侵害最小的作法以達成預期結果,這些措施不應弊多於利。

我們從近代歷史中學到,監控變成常態時非常危險,2001年911攻擊事件後政府監控大幅擴張,一旦相關能力及基礎建設設置完成,政府很少有撤回監控措施的政治意願。

 

使用個人定位資訊

 

為了因應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很多國家使用手機數據來追蹤個人的移動軌跡。據報奧地利、比利時、義大利、英國和德國都從電信公司收集了匿名或匯整的定位資訊。

 

其他國家使用手機數據時則沒有經過匿名或匯整的額外保護。舉例來說,媒體報導厄瓜多政府已授權使用GPS追蹤來強制執行隔離措施;以色列政府允許安全部門使用感染者的手機數據,此舉可能侵犯隱私而引發關注。這樣的系統顯然已在運作中,最近有400人收到警示簡訊,通知他們可能接觸過感染者。

 

南韓政府則寄發健康警示簡訊,簡訊中包含感染者的個人資訊,內有超連結,點擊後可看到感染者的移動軌跡細節。這項作法敲響一記警鐘,因為它違反醫療隱私權,且助長感染者的污名。此舉看來並沒有符合合法監控的條件,且侵害隱私權。

 

這些措施讓我們思考重要議題──如何收集、使用、分享我們的個人資訊。一旦個人資訊被收集,就可能有除了健康追蹤用途外的分享及使用資料風險。

 

 

人工智慧(AI)與大數據

 

有些國家想利用人工智慧及大數據來對抗新冠病毒,中國據報在公共場所使用「智慧」熱掃描器臉部辨識科技來追蹤病毒的散播。中國科技大廠阿里巴巴推出一項健康追蹤功能,根據個人健康資訊以顏色標示每個人的健康狀態——綠色代表「安全」,黃色須隔離7天,紅色須隔離14天——用這套系統來決定一個人是否能夠進入公共場所。令人擔心的是,這個應用程式將此數據分享給執法單位。

 

波蘭政府推出一個應用程式,希望藉此確保落實居家隔離。據聞此應用程式會發通知,提醒人們上傳自拍照,之後自拍照會經過臉部辨識及定位資訊的驗證,以確保此人沒有違反隔離禁令。據報類似的應用程式也在其他國家推出,包括印度的一個將自拍照標記地理位置的應用程式。

 

人工智慧科技也可能提高非法歧視的可能性,並可能過度傷害已經邊緣化的社群。很多目前採用的技術使用不透明的演算法及偏差數據,若用在決策上將加深對特定群體的歧視。

 

除了防疫所需的合理資料收集,政府不應使用監控科技。此外,政府應著手處理並消除資料保護與歧視的疑慮。

 

 

私人監控公司

 

儘管公私部門合作能提供解決公共衛生危機所需的創意解決方案,但是許多政府卻求助於人權紀錄令人深感憂心的監控公司。

 

例如,據報有爭議的監控技術廠商Clearview AI及Palantir正在與美國當局洽談。以色列監控公司NSO Group過去有銷售商品給濫權政府的紀錄,他們目前正銷售一個大數據分析工具,宣稱此工具能透過測繪人的移動軌跡來追蹤疾病的散播。

 

許多企業和NSO Group一樣,過去都曾暗中進行操作,也未曾對人權侵害負起責任。

 

企業在對抗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時必須識別、預防、減低其企業營運、產品、服務有關的人權風險,並對此負起責任。這點至關重要。企業不能利用新冠病毒危機來逃避自己的人權責任。

 

在我們攜手面對此前所未見的危機之際,將防疫措施的眼光放遠很重要。這些措施在危機過後可能依然存在,並將決定疫情後監控措施的樣貌。保障全體人權應是此未來願景最重要的核心。

 

因為你 我們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鼓舞人們 挺身關切不義 驅動人性 心存同情同理 攜手人群 讓世界更親近 致力人權 全球普世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