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 受軍事暴行後,年長者尊嚴遭踐踏

 

國際特赦組織6月18日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幾萬名緬甸各地少數民族老年人遭受軍事暴行、被迫逃離家園,而人道救援體系未能充分幫助他們行使權利和滿足需求。

 

《逃難人生:緬甸年長者面對衝突與流離失所的經驗》(“Fleeing my whole life”: Older people’s experience of conflict and displacement in Myanmar) 是我們對於年長者在衝突和危機中權利、尊嚴受踐踏的具體情形,做出的第一次全面調查,對年長者提供的人道救援也在其中。
 
國際特赦組織資深危機顧問馬修·威爾斯(Matthew Wells)表示:
「幾十年來緬甸的少數民族受到軍方反覆虐待。許多老年人在最近的軍事行動中與孩童或青年遭到相似的暴行蹂躪。他們的經歷赤裸地呈現了軍隊長期以來的殘暴和亟須伸張正義的情況。」
「因衝突和軍事虐待,幾萬名年長者和其他100多萬人一樣,必須流離失所、暫時住在難民營區內。人道主義社群在危機發生後已對此作出良好回應,救了許多人。但年長者仍受到忽略,他們的特殊需求往往不被看見。人道主義者的因應措施必須要更加廣泛。」
 
此報告的來源為和克欽(Kachin)、若開(Rakhine)、羅興亞(Rohingya)、撣族(Shan)和德昂(Ta’ang)少數民族的年長者進行的146場訪談。訪談期間為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分為三次任務進行,地點為緬甸的若開邦、克欽邦、北撣邦、和孟加拉南部的難民營。訪談對象的年齡範圍為54歲至90歲以上。
 
 
針對年長者的軍事犯罪
 
緬甸軍方在克欽邦、若開邦和撣邦執行任務期間犯下殘暴罪行之際,年長者面對的風險更為特殊。有些長者對家園和土地有強烈的羈絆,不願意逃離當地,所以在村子事先得知軍方會前來而淨空之際,他們仍然留下。等到軍隊發現他們,會任意拘留、施以酷刑、有時甚至殺害他們。
 
2019年3月,一位67歲的若開族農民在村裡大部分的人都逃離後仍然留在當地。聽力嚴重受損的他,完全沒有聽到軍方和若開軍(Arakan Army,簡稱AA)在附近的戰鬥聲。他形容在士兵逼迫他離開家以後做的事情:「當我到隊長面前,士兵在我身後用綁牛的繩子捆綁我的手。他們問我:『若開軍有來到這個村莊嗎?』我說沒有,我從來沒見過(若開軍)…然後士兵就打了我。」
 
2017年軍方攻擊羅興亞人的時候,許多年長者在家中遭活活燒死。一位50歲左右的羅興亞族婦女Mariam Khatun跟她的三個孩子在緬甸士兵進入其位於孟都鎮 (Maungdaw) 的村莊時逃到鄰近的樹林。她說:「我的父母被留在屋內。」「我有兩個年幼的小孩,我怎麼可能帶他們一起走?…我父母沒有行動能力。」
 
在她跟孩子們到達村莊旁的河畔時,Mariam Khatun回頭看見村莊正在燃燒,她知道她的父母仍在屋內。
 
國際特赦組織檢視羅興亞族不同村莊中遭到殺害的名單,指出年長者經常遭受不成比例的痛苦。由無國界醫生組織做的一項量化研究同樣發現,在2017年8月25日,軍方開始進行殘暴行動後的一個月,死亡率(截至目前)最高的就是羅興亞族50歲以上的年長者。
 
對於已逃離的若開邦和克欽邦年長者,他們在緬甸山區邊境的旅途往往艱辛,而軍方封鎖主要道路且限制人道主義者進入,讓情況更加嚴峻。國際特赦組織記錄了幾位年長者在試圖逃往安全地方時,因未能獲得醫療照護而死亡的案例。
 
 
人道援助短缺
 
孟加拉難民營中有超過90萬的羅興亞人,在緬甸則有超過25萬人在境內流離失所,聯合國各機構與人道組織已對上述難民的大量需求做出回應。但這兩個國家面臨捐款不足和政府限制的狀況(在緬甸尤其嚴苛),引發更多挑戰。即使在有限制的情況下,人道救援體系仍常常忽略老年人。
 
在孟加拉的難民營中,許多羅興亞族長者無法定期使用最基本的服務,包括衛生、醫療、水和食物。過度擁擠的營區和丘陵地型對行動不便的年長者來說更為艱難。
 
許多年老的羅興亞人表示當地沒有廁所,他們必須要在庇護所內使用平底鍋如廁,尊嚴盡失。一位90多歲的羅興亞族男子Mawlawi Harun說,當他坐在孟加拉的15號營區庇護所內:「我在這裏吃、睡、上廁所。我變成像是牛或羊一般的存在。我能說什麼?牛在他們吃飯的地方大小便…現在我睡在一個如廁的地方。」
 
因為距離和地形因素,年長者在醫療設施的取得上也面臨困難。即使找得到醫療設施,他們也會發現有些診所連常見的慢性疾病都無法治療,例如高血壓、慢性呼吸道疾病,這對老年人影響甚鉅。許多年長者被迫從市場上買藥回來治療,而這本該包含在醫療體系之內。
 
約80歲的Gul Bahar說她每個月花5千塔卡(59美金)在醫療上,包括購買她高血壓的藥,因為附近的營區診所基本上只提供止痛藥乙醯胺酚(paracetamol)。為了負擔這筆支出,她說:「我們賣了部分的食物配給跟食用油,也賣了我們的毯子。」
 
在緬甸北部,許多克欽族自2011年流離失所。而有些於當地實行的人道主義計畫,尤其是關於支持生計的計畫,並未把年長者囊括在內。老年人在找工作時也面臨歧視,引起一連串的負面影響。雪上加霜的是,近年出現捐助疲乏現象(donor fatigue),國際社會預期IDP(internally displaced person 境內流離失所者)營區內的人可以在附近區域找到工作,人道救援因而減少,使情況變得更為複雜。
 
「我有跟雇主接觸過,說我想要工作。」一位67歲克欽族婦女Zatan Hkawng Nyoi在逃離至境內IDP營區前,一生都在務農。「他們說我太老,我走不了這麼遠(去稻田)。」
 
一般來說老年人,尤其年長婦女,在營區領導階層中沒有代表地位,在決策時聲音遭到忽略。
 
馬修·威爾斯表示:「年長者在各方面都需要人道主義者做出更好的因應,像是傾聽年長者意見進行初步評估,將年長者納入援助計畫等。要對於年長者權利做出更有效的回應,第一步就是運用他們特殊的技巧和觀點。」
 
反覆創傷
 
許多緬甸少數民族的老年人一生中面對過無數次衝突和軍事壓迫,現在流離失所的情況已不足為奇。國際特赦組織訪談了幾十位曾經逃離家園三次以上的克欽族、羅興亞族、撣族老人,他們大多自年幼時、成年後到老都在流離奔波。反覆的動盪除了對社會心理層面帶來傷害,更帶來經濟困難。
 
一位生活在境內IDP營區內、65歲的克欽族女性Nding Htu Bu說:
「我自從9歲以後逃離家園了很多次…我總是在警醒狀態,這跟我在做什麼沒有關連,無論我在農場還是果園,我永遠沒有一刻感到安心。」
有些老年人也目睹了他們的孩子(們)被緬甸軍方殺害或強暴。
 
然而,儘管受到這些單次和長期的傷害,能夠接受心理治療的人卻很少、或甚至根本沒有把老年人囊括在內。
 
國際特赦組織要求聯合國難民署(UN Refugee Agency)的孟加拉辦事處和國際移民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對我們主要發現的問題作出回應。兩個機構都談到了這些挑戰,尤其在危機爆發早期、整體援助有巨大進展、正在進行或計畫實行的措施提供老年人更廣泛的援助。
馬修·威爾斯表示:「營區內的改善顯著,然而對許多年長者而言,這些改變還是太緩慢,且依舊不足。年長者的權利應該獲得人道主義者的回應,並自衝突開始第一天就給予資源協助,而不是事後才彌補。未能達成上述要求即違反人道主義的核心原則:依據需求做出回應,且不遺漏任何人。」
「援助國政府應提供更多支援來因應緬甸和孟加拉的情勢,並確保執行夥伴正在評估和滿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瞭解更多|延伸閱讀 

 

>>> 【緬甸】軍隊在若開邦的最新行動犯下戰爭罪

 

因為你 我們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鼓舞人們 挺身關切不義 驅動人性 心存同情同理 攜手人群 讓世界更親近 致力人權 全球普世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