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RE】停止竊取我們的祕密
艾德華・史諾登(Edward Snowden)揭露了美英兩國的驚人電子間諜網絡,發起全球禁止大規模監聽行動的同時,我們訪問這位前安全分析師,談大量監聽對個人隱私、言論自由和民主政治的破壞作用。
「今天我們可能擁有世界上最負責任的政府,但明天可能就不是這麼回事了。」—艾德華・史諾登
政府正在窺視我們在網路上的所有活動。艾德華・史諾登約兩年前公布的文件,讓大家看穿國家安全單位如何透過大規模監控,收集、儲存和分析全世界成千上萬人民的私人通訊。
「我們曾經讓情報單位利用網路攝影機監視某些人的臥室,」他告訴我們。「他們每天收集數十億則手機位置紀錄,他們知道你在哪裡搭公車、在哪裡上班、在哪裡睡覺,有沒有其他『手機』和你睡在一起。」
你我被當成罪犯對待
政客們總是說,我們必須授予他們更大的權力去蒐集情報,好讓他們抓到「恐怖分子」,但沒有證據證明大規模監控就有幫助。近期法國巴黎恐怖攻擊的前幾年,安全部門原本已將嫌犯列為危險分子,後來卻把他們排除了,證明收集再多個人訊息,也無法彌補這樣的錯誤。
再說,政府如此的監控手段已背棄了法律原則,他們把你我視同犯罪嫌疑人,把我們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都當做可疑線索。
「隱私是為了保護弱勢,」史諾登說。「透明則是為了制衡強權。當我們活在衝突時代,當我們面對強大的外國威脅,更必須保護我們的價值觀。我們應該有所警覺,權力已受到威脅。」
不合理的選擇題
政府總是叫我們回答一道不合理的選擇題:要安全,還是要自由?千百年來,每個社會都必須在這兩者之間求取平衡。這也是為什麼,在確立一個人有罪之前,我們必須假定他是無辜的。每個人都有權保有隱私,政府若要限制某人的自由,必須先證明他可能涉及違法行為。
有些人說:「平時不做虧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門。」但這表示我們太過信任政治人物會遵守法紀了。史諾登說:「今天我們可能擁有世界上最負責任的政府,但明天可能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私人數據還可能被用來攻擊新聞記者、迫害行動者、侮辱歧視少數族群、打擊言論自由。
史諾登也說:「研究這些數據的人,是為了找出罪犯,你可能是全世界最無辜的人,但如果某人透過程式分析你的數據,發現它符合某種犯罪模式,他們眼中的你將不再是你,而是一名罪犯。」
現在,各國政府極力說服我們,上網時不應享有人權。就好像說只要我們拿出手機或登入電子信箱,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必須受到他們控制。
正如我們不允許任何人侵入我們網路外的生活,網路生活也不容侵犯。
(本文摘自2015WIRE頁7-9,閱讀更多WIRE:https://www.amnesty.tw/our-work/wire)
更多影音
- 全球
酷刑工具是如何被警方用來針對示威者?
- 全球
阿姆內斯提青春大舞台 2024高中生人權營
失去眼睛的警察暴力倖存者萊迪述說她的遭遇
- 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