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電動車產業人權問題評比:改善進度緩慢
電動車巨擘比亞迪(BYD)、三菱(Mitsubishi)和現代(Hyundai)汽車在國際特赦組織最新進行的產業人權排名中得分最差。該研究還揭示,世界領先的電動汽車(Electric Vehicle, EV)製造商未充分揭露如何處理其礦產供應鏈中的人權風險,並可能會使當地社群暴露於剝削、健康風險和環境傷害中,而這些傷害是由快速擴張的電池製造所需之金屬礦產開採所造成的。
在新報告《為人權充電:電動車人權盡職評比》(Recharge for Rights: Ranking the Human Rights Due Diligence Reporting of Leading Electric Vehicle Makers)中,國際特赦組織根據國際標準全面評估 13 家主要的電動車製造商的人權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政策和自我揭露的企業行為,並對每一家製造商做出評比。評比對於這些汽車品牌是否履行人權責任的項目再進行細分,並強調其中哪些品牌未能表現出有在處理自家公司的人權問題。
由於全球對電池礦產的需求急速上升,該報告呼籲汽車製造商識別並減輕其供應鏈中的人權風險,例如:強迫遷移、環境污染所致的健康損害,以及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和菲律賓等礦物開採國中對原住民權利的侵犯。
國際特赦組織秘書長阿格妮斯.卡拉馬爾(Agnès Callamard)表示:「對於製造電動車電池所需金屬的需求大幅增加,對受礦業影響的當地社群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與開採能源轉型所需礦產相關的人權侵犯行為是令人震驚且無孔不入的,而這個產業卻極度缺乏相應措施。強迫遷移與汙染造成的健康問題,加上水資源難以取得的困境,都讓當地社群深受其害。而隨著電動車需求的增加,製造商必須確保人民的人權受到尊重。」
企業在評比各方面得分不一
國際特赦組織的評比是對公司在人權政策的履行、風險識別程序、供應鏈資訊與通報機制,以及補救措施等指標上的表現進行評估,並以 90 級分為滿分。
在國際特赦組織的人權盡職調查評估中,沒有一家公司的得分高於 51 分。排名最後的是中國公司比亞迪(BYD),得分只有可怕的 11 分;德國賓士(Mercedes-Benz)得分最高,為 51 分。
國際特赦組織秘書長阿格妮斯.卡拉馬爾(Agnès Callamard)
國際特赦組織秘書長阿格妮斯.卡拉馬爾表示:「雖然是有一些進展,但整體的評分卻令人大失所望。比亞迪是最大且成長最快的電動車公司之一,卻在我們的評比排名中敬陪末座。該公司披露的資料顯示,其電池供應鏈在人權盡職方面嚴重缺乏透明度。」
「其他得分較低的公司,例如:現代(Hyundai)和三菱(Mitsubishi),缺乏在人權盡職調查的關鍵領域中檢視實踐人權所需的完整資訊。在這些公司的報告中,對人權表現的描述往往含糊不清,也幾乎無法提供有實質行動的證據。這表示他們對要達到國際標準還有相當漫長的路要走。」
雖然雷諾(Renault)和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等公司對人權盡職調查發表公開承諾,且在評比中也確實高於得分最低的公司,但這兩家公司仍僅提供有限的證據去證明已經將這些人權承諾完全整合至供應鏈作業中;然而它們在對供應鏈的風險評估和利害關係人參與的資訊有限,也缺乏透明度。
國際特赦組織秘書長阿格妮斯.卡拉馬爾表示:「考量到這些公司可能會在採購上,使用了在侵犯人權的條件下開採的鈷或鎳等礦物製成的電池,這些公司在供應鏈上缺乏透明度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對原住民社群的影響
雖然我們為了加速減碳並減緩全球溫度上升的速度,迫切地需要從化石燃油車輛快速轉換到電動車,這樣卻也會帶來隱性成本。
阿格妮斯.卡拉馬爾表示:「對製造電動車所需礦物的開採可能會對人類和環境造成巨大的風險。國際特赦組織先前的研究顯示,工業用的鈷與發生在剛果共和國的強迫遷移有關。汽車公司需要運用其作為全球礦產購買者的巨大影響力來影響上游礦業公司和冶煉廠,以降低這些人權風險。」
在供應鏈資訊披露方面,比亞迪、吉利、現代、通用和三菱等汽車公司得分最低,因為它們未能提供其供應鏈的詳細資訊。此外,比亞迪沒有披露冶煉廠、精煉廠或礦場的名稱。吉利汽車則只提供了一般供應商的位置,而沒有具體說明礦產開採地點。
現代和三菱也同樣缺乏透明度,沒有證據顯示有完整呈現供應鏈資訊或對鈷礦場、銅礦場、鋰礦場和鎳礦場進行識別,因此利害關係人很難驗證這些開採作業如何影響附近的社群。
下一步
所有公司,包括電動車電池供應鏈中的公司,無論在何處營運,都有責任尊重所有的人權。為了履行聯合國工商企業與人權指導原則原則(UNGPs)中規定的尊重人權的責任,公司必須實施人權盡職調查程序,以識別、預防、減輕並說明公司如何處理其營運、產品或服務所可能造成、導致或有直接關聯的不利人權影響。
雖然部分接受評比的公司已採取積極措施確認其人權責任,並使公司政策與國際人權標準一致,但仍有許多進步的空間。例如:BMW、福特(Ford)、賓士(Mercedes-Benz)、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特斯拉(Tesla)和福斯集團(VW Group)雖然屬於得分較高的公司,但它們仍可採取更多的行動,以顯示自身是如何透過處理人權風險,還有為受影響的人提供有效救濟補償來具體履行人權政策。
現在是時候轉換方向盤,確保電動車不會留下侵犯人權的遺害;更有甚者,產業必須開創一個公正能源的未來,並且不遺漏任何人。
國際特赦組織秘書長阿格妮斯.卡拉馬爾(Agnès Callamard)
國際特赦組織秘書長阿格妮斯.卡拉馬爾表示:「由於全球加快速度推動朝向電動車的轉型、帶動全球競爭並產生龐大的利潤,國際特赦組織呼籲所有汽車製造商改善其人權盡職調查工作,使其符合國際人權標準。我們也呼籲各國政府加強對在其境內註冊成立公司或其進出口許可的人權盡職調查監管。」
「那些在後段班的企業需要更努力、更快速地改進,以表明人權不僅是花言巧語,而是他們認真看待的問題。現在是時候轉換方向盤,確保電動車不會留下侵犯人權的遺害;更有甚者,產業必須開創一個公正能源的未來,並且不遺漏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