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人權報告》發布記者會

本日,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於立法院召開了《2023 年度人權報告》發布記者會,邀請到立法委員范雲、立法委員沈伯洋、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秘書長簡至潔、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法案研究員林承慶出席及評論台灣的人權進展。 

《2023 年度人權報告》指出世界正在處於衝突加劇和國際法近乎崩潰的時刻,並因此承受可怕後果;而高速革新的人工智慧卻在此關鍵的「選舉年」成為種族主義、歧視和分裂的溫床。然而,面對這些不公,全球人民以前所未有的規模起身反抗這些人權侵害、呼籲保護人權,並要求尊重我們共同的人性。 

國際特赦組織:極權主義正在崛起、國家與企業藐視國際法 

國際特赦組織總部秘書長阿格妮斯.卡拉馬爾(Agnès Callamard)警告極權主義正在崛起,其思想與實踐滲透到了許多政府和社會當中。 

國際特赦組織總部秘書長阿格妮斯.卡拉馬爾解釋:「極權主義政策吞噬了人民的表達自由、結社自由,重擊了性別平等,侵蝕了性與生殖權利。潛藏在背後的公共論述其實源自於仇恨,深植於恐懼中,但卻侵占了公民空間,將邊緣團體和個人妖魔化,使得難民、移民、特定種族群體承受最首當其衝的後果。」 

《2023年度人權報告》針對當今領導者和機構背叛人權原則的情形進行了嚴謹的評估。面對日益增加的衝突,許多強權國家的行為進一步傷害了多邊主義的可信度,破壞了1945年首次建立的全球秩序。 

武裝衝突加劇人權危害

國際特赦組織觀察到,2023年國家和武裝團體在日益增加的武裝衝突中,頻繁犯下非法攻擊和殺害的行為,尤其是,平民在武裝衝突中視為可犧牲的消耗品。在許多衝突中,政府軍隊使用具有大範圍殺傷力的武器對人口稠密地區進行長程地面攻擊和空襲,造成大規模平民傷亡,房屋和基礎設施也大量遭到破壞。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邱伊翎說明:「從2021年到現在,武裝衝突造成了平民死亡人數不斷攀升。在加薩走廊地區,光是在2023年10月7日至12月11日期間,就有超過1萬2,000名平民被殺害,這個數字超過了2021年度平民在武裝衝突中被殺害的人數。衝突的某些當事方,像是俄羅斯、緬甸、蘇丹、以色列、哈馬斯及其他武裝團體,都表現得好像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是否要遵守國際人道法和規定。」 

報告強調,俄羅斯軍隊對人口稠密的平民地區以及能源和糧食出口基礎設施進行無差別攻擊、對戰俘使用酷刑或其他不當對待。除此之外,明顯蓄意破壞卡科夫卡水壩(Kakhovka dam)等行為造成了巨大的環境污染,人們普遍認為這是俄羅斯軍隊所為。緬甸軍隊和與其有關的民兵也對平民發動攻擊,光是2023年就造成超過1,000名平民死亡。俄羅斯和緬甸政府都沒有對自己明顯違反國際法的報導做出回應,當然更沒有承諾要調查這些行為。兩國都得到了來自中國的財政和軍事支持。 

立法委員沈伯洋特別強調,為了維護國家安全,更應該要通過難民法,並解釋:「好不容易移民法有進行修正,但是難民法仍未通過。很可惜的是,政府利用國家安全的名義去阻擋一個保障人權的立法,而台灣所處理的難民是各國都有、樣貌繁多,不能以幾個極端的個案去否定難民的存在。更重要的是,難民法制就是一個嚴謹的機制,確立審查主管機關並充分授權,才能對國家安全達到保護的作用。」 

性別正義運動遭遇反彈

報告指出,許多國家政府在性與生殖權利以及LGBTI族群權利的進展上不進反退,在許多國家與地區,LGBTI人士經常遭到逮捕、起訴甚至遭到監禁。同時,許多政府也未致力於解決性別暴力的問題。包括台灣在內,世界各地都有當局未能解決根深蒂固的性別暴力的情形,而倖存者的需求遭到忽視。 

在同志權利上,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邱伊翎解釋:「世界上還有62個國家在法律中將同性性行為定為刑事犯罪。烏干達的新法律允許將同性戀判處死刑;中國政府持續壓制同志運動並導致一家著名的同志運動組織被迫關閉;俄羅斯通過了反跨性別者法,並且將『國際LGBT運動』貼上『極端主義』標籤,使得任何LGBTI權利相關活動都淪為非法行動;在瓜地馬拉,同性婚姻仍為非法,至少有34人因其性傾向或性別認同而遭到殺害。」 

報告指出,各國政府皆應支持性別正義和其他聯盟的社會運動,以解決針對女性的歧視,加強性與生殖權利,並倡導廢除歧視LGBTI人士的法律和政策。 

在性暴力防治上,台灣在 #MeToo 運動後進行修法,其中「性暴力防制四法」納入有關網路性影像移除下架的規定。許多倖存者將希望寄託在網路平台的檢舉系統。但是,檢舉的過程通常非常痛苦且漫長,不僅助長性暴力內容的流竄,更導致倖存者面臨二次創傷。 

邱伊翎表示:「台灣政府應該制定具『性別回應性』(Gender-responsive)的政策,全面考量數位性暴力倖存者的受害經驗,投注所有的必要措施(包含全面性教育),進而根除數位性暴力。」 

針對台灣在性騷擾防治上的現況,立法委員范雲提到在台灣的 #MeToo 運動後便針對校園、職場的法規進行修正;而在性暴力防治上,范雲表示:「針對性別暴力的部分已經通過了8部的修法。最重要的是有關數位性暴力上做了『四法』聯防,把性影像視為個人性自主與性隱私的侵害。當然在黃子佼事件中,我們看到了去年修法仍有不足的部分。可是也因為有這個修法,被害人的申訴管道得以明確地建立起來,由地方政府提供服務,並賦予平台及時下架的義務。」 

范雲也提到,在性別正義的推動上仍有未竟之業,像是針對新住民、身心障礙者、兒童還有外籍移工(家務工作者)等基於身分的交織性,仍需要進一步在社會救助法及身心障礙權益保障法上修正。更希望推動反歧視法來保障所有人不會被仇恨言論所傷害。 

回應到全球LGBTI權利的進展,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秘書長簡至潔表示:「在這個議題上,台灣享受亞洲第一的光環,真的太久了!若要持續成為亞洲人權的標竿,台灣政府必須要承擔更大的責任與具有更強烈的意志去改變這些人權的問題。」 

簡至潔補充:「台灣仍存在著針對性傾向與性別認同的歧視,尤其是在合法婚姻以及生育的自由上,台灣人與中國籍同性伴侶想要結婚、跨性別者想進行法定性別變更仍然受到阻礙,而人工生殖技術在現行法規上也僅限於異性伴侶,希望目前在審理的法規能夠開放讓同性伴侶享有相同的權利。」簡至潔也提到,在現行的法規下,同性伴侶所撫養的孩童會因為無婚生推定原則,必須要另外完成收養手續,造成孩童失去保障,甚至在跨國同婚的脈絡下,這些原本應該要有雙重國籍的孩童必須要放棄其外國籍。 

經濟危機、氣候變遷與環境惡化衝擊邊緣社群

同時,經濟危機、氣候變遷、環境惡化等問題對最邊緣社群造成的衝擊尤其嚴重,而致力於提倡這些社群權利的人權捍衛者,也會被視為鎮壓異議的目標之一。原住民族、氣候正義行動者、環境人權捍衛者發起公民不服從的和平行動,卻面臨執法單位的大規模逮捕和起訴。這些人因為發起示威而被視為罪犯,遭受過度或不必要的武力對待。 

台灣雖然在2022年就已經宣示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轉型,但2030年僅有24%的減排目標,若要達成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的「阿聯酋共識」,就必須大幅度地提高能源轉型的規模與速度,才能實現2030年減排43%的國際要求。 

邱伊翎提醒:「我們需要的氣候行動,不能只有單純的節能減碳,而是應該邁向國際公民社會所標誌的『氣候正義』,落實多元群體的實質參與、共同與有區別的責任、具有人權視野的氣候行動,才能讓整個社會一同施力邁向同樣的方向。」 

司法改革基金會助理研究員林承慶介紹了原住民運動中的「正名運動」、「土地運動」以及「自治運動」並說明:「在去年的『單列族名』運動中,雖然有當事人利用行政訴訟獲得勝訴、獲准單以族語拼音登記名字,但是在訴訟後行政院仍未全面開放,其理由仍是『大眾不甚熟悉原住民語言』以及『行政系統需要調整』。」 

林承慶也表示,雖然正名運動相對有所進展,但是社會上對於原住民的歧視仍然存在,更在去年發生了三件在校園的族群歧視問題。林承慶說:「希望未來可以從制度性的保障中,納入更多原住民的觀點,例如在『氣候變遷因應法中』將原住民為納入公正轉型的群體。希望在2024年賴政府上台後,立法、行政與司法部門,能夠更從原住民平等的角度去檢視各項政策。」 

生成式人工智慧(AI)等現有和新興科技所造成的威脅

2023年在科技上的革新,莫過於ChatGPT-4的推出,這也象徵著人們的工作方式、獲得政府服務的方式,以及網路平台上的體驗可能會大幅改變。然而,若未充分和有效的監管這些新興科技,也有可能加劇在福利、教育和就業、勞工權利、隱私和網路安全等領域的人權風險。 

邱伊翎列舉幾項人權侵害的案件,說明:「以色列在巴勒斯坦佔領區採用臉部辨識科技,加強對人民行動自由的限制,以維持種族隔離制度;美國紐約警察局也承認使用臉部辨識科技對『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示威活動進行監視。」 

另外,各國皆尚未採取充分措施來監管間諜軟體的全球貿易,或大型科技公司(即科技巨頭)以監控技術為其商業模式基礎的情況。同時,透過監控並分析使用者偏好的演算法也會加劇對人權的危害。 

邱伊翎指出:「國際特赦組織在去年10月發布了一項針對侵入性間諜軟體的調查報告《Predator Files》,研究顯示歐洲聯盟、美國和亞洲的公民社會、記者、政治人物和學者正遭受令人震驚的間諜軟體攻擊。目標包括各國官員與議員,其中也包含台灣總統蔡英文。」 

針對科技巨頭,包含社群媒體平台責任的問題,邱伊翎警告:「國際特赦組織的研究發現TikTok(抖音國際版)的內容推薦系統和侵入性的資料蒐集,置入大量關於憂鬱和自殺的內容,可能造成年輕人心理健康上更多的危害;X(推特)上也出現了大量對LGBTI族群的煽動性仇恨言論。」 

立法委員沈伯洋也提到:「台灣如同報告中提到的,面臨了中國數位集權的威脅,大量收集個人的資料。另一方面,台灣政府也進一步想要在調查上擴權,例如在討論中的科技偵查,政府在這方面也更應該要重視人權。」 

邱伊翎補充到:「由於2024年許多國家都將舉行選舉,政治錯假訊息的擴散極有可能增加,這樣的風險尤其嚴重。壓迫他人的政權更可能利用社群平台鼓吹社群之間的對立,藉此用來增加贏得選舉的機會,而這些科技巨頭的演算法和商業模式事實上促成並加劇了這個問題。」

因為你 我們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鼓舞人們 挺身關切不義 驅動人性 心存同情同理 攜手人群 讓世界更親近 致力人權 全球普世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