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候選人的人權政策檢視

2022年適逢兩公約第三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及地方9合1選舉,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為研究及調查台灣政治領導者的人權意向、落實國際人權法的可能性,特別針對數項市政層級所涉人權議題,向市長候選人提出本次人權議題問卷,調查30位六都市長候選人對於臉部辨識科技、原住民族權利、難民及尋求庇護者及移工權利等四項議題之見解。

在歷時一個月的調查過程中,包含蔣萬安、鄭運鵬、賴香伶等各黨候選人,以及數位獨立參選人,共有11位分布於台北市、桃園市及台南市的市長候選人參與,提供他們在人權議題上的想法及見解,而遺憾的是新北市、台中市及高雄市則沒有任何一位候選人回覆。其中多數候選人在原住民族的知情同意權、友善移工等數個人權面向表示支持,然而在部分議題,如庇護尋求者及無國籍兒童之處境、臉部辨識科技的濫用方面,仍有許多候選人並不清楚上述議題之嚴峻及其對人權所產生之威脅。國際人權法若欲於台灣落實,所倚賴的不僅是中央行政及立法機關的決策,也需要地方政府的響應,以及相關意見的主動回饋,同時更需要每一位民眾在日常及投票的過程中,對人權事務表達關注及支持。

另外,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也針對全體候選人進行人權政見的全面盤點,對於少數候選人願意表態支持跨國同婚、促進移工權益及原住民族文化保留,我們持正面的看法,然而,多數候選人的政見,仍未能反映出落實兩公約、確保人權的意願,我們對此表示遺憾。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邱伊翎表示:「這是組織第一次針對選舉做人權倡議,在接下來的總統大選,我們也會針對總統候選人,做出人權政策的提問及監督候選人的人權政見。聯合國的二大人權公約,已經是我國國內法的一部分,在中央層級,除了不符合公約人權標準的法令應盡速修改及制定之外,地方政府也應該在地方層級中落實已經是國內法的二公約所保障的基本人權,不論是原住民權利、難民無國籍人士或移工的權利,或是針對新興科技所引發的隱私權保障。在這次的問卷調查中,我們看到多數候選人,對於這些人權議題仍處於不願意表態的狀態,也顯示多數政黨的候選人對於人權議題沒有太多重視或了解,也未能將人權放進他們的政見之中,做為未來的施政重點。我們也感謝願意花時間回答這些問題的候選人。」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呼籲全台地方縣市首長、民意代表,在地方、縣市層級,也應該確保國際人權法得以落實。在臉部辨識科技方面,地方政府應盤點及讓人民知道各個縣市目前正在使用的臉部辨識科技;由於目前在技術及法令上,無法確保臉部辨識科技不會被濫用,國際特赦組織也再次呼籲各級政府在執法及公共設施上,全面禁止使用以大規模身分辨識為目的的臉部辨識科技;在原住民族權益方面,各級政府也應確保傳統領域內開發案、原住民族相關政策制定及原住民族資源與健康照護需求,都經過完整的自由事前且知情的諮商同意程序;在庇護尋求者權益方面,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也呼籲地方政府可就地方可運用的機制、資源,提供管轄範圍內之難民及尋求庇護個案協助;在移工權益方面,就地方可運用的機制、資源,如提供語言翻譯服務,來確保包含無證移工在內的所有移工,都能透過法律扶助等管道,有效地訴諸司法救濟,同時增加對移工友善的政策,促進社群的文化交流,例如提供多語言政策宣導服務、職場申訴管道、性騷擾防治、心理衛生、友善空間等資源及資訊。 

因為你 我們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鼓舞人們 挺身關切不義 驅動人性 心存同情同理 攜手人群 讓世界更親近 致力人權 全球普世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