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台灣駐以色列代表參與了台灣捐助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 Sha’ar Binyamin 屯墾區醫療設施的捐贈承諾的儀式。若此捐款實際執行,台灣將成為世界首個直接資助以色列非法屯墾區的外國政府—此舉在國際法及人道主義原則上具極高度爭議。
發生了什麼問題?
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西岸的屯墾區:
- 根據日內瓦公約第四公約、海牙法規及國際人權法,在國際法上屬違法
- 多年來持續被聯合國、國際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歐盟和包含國際特赦組織在內的許多國際人權組織譴責其違法性
- 這些屯墾區建立在巴勒斯坦被佔領區,以色列政府禁止巴勒斯坦人在此區域居住或使用設施與資源
- 以色列將屯墾區作為驅逐巴勒斯坦人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手段包括土地徵收、房屋拆除,以及分裂巴勒斯坦社群。
若資助以色列在西岸 Sha’ar Binyamin 屯墾區:
- 台灣將助長一項違法且帶歧視性的屯墾制度
- 可能使台灣在國際法所認定的違反行為中處於協助或默許的地位,尤其國際法院近期重申所有政府不應承認或支持非法佔領區的合法性
- 將有損台灣捍衛人權、法治的形象
為什麼關注這件事很重要?
- 這筆捐款或許表面上看似是人道行為,但實際上卻助長了以色列屯墾者的非法屯墾行為,若資助此建設,台灣將助長種族隔離體制。在台灣考慮是否捐款的同時,以下事情正在發生:
- 以色列政府持續限制巴勒斯坦人的行動自由和使用醫療保健服務的權利
- 以色列政府持續系統性地摧毀加薩的醫療系統
我們的訴求
呼籲外交部:
- 重新審議台灣是否捐助以色列在西岸 Sha’ar Binyamin 屯墾區醫療設施
- 轉為捐助巴勒斯坦西岸和加薩的醫療設施
- 確保台灣遵守國際法並在人道援助行為上秉持中立、公正及以人權保障為核心
我們能幫上什麼忙?
加入我們,一同呼籲台灣堅守人權價值和其法律義務。現在就加入連署,確保台灣外交政策呼應台灣自詡的價值。
親愛的 林佳龍外交部長 閣下,
本人對台灣近期決定資助以色列位於約旦河西岸 Sha’ar Binyamin 屯墾區的醫療設施一事,深感憂慮,特此致信表達關切。我理解此筆捐款之出發點是為提供人道與醫療相關協助,然而,此筆款項將挹注以色列位於西岸的非法屯墾區,在法律、道德、外交等層面上具高度爭議,因此懇請貴部盡速重新審議適切與否。
Sha’ar Binyamin 屯墾區所在位置,為國際上認定的被佔領區,此屯墾區和其他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被佔領區(Occupied Palestinian Territory, OPT)建立之屯墾區,根據國際法界定,屬於違法行為,包含聯合國、歐盟、許多國際人權組織,以及近期 2024 年 7 月國際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ICJ)之諮詢意見,皆認定以色列此舉違法。在 2024 年 7 月國際法院之諮詢意見中也明確提及:針對以色列非法佔領巴勒斯坦地區一事,「任何國家皆不應承認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被佔領土存在的合法性」,也「有義務不得提供援助或協助,以維持以色列在被占領的巴勒斯坦領土上非法存在所造成的情況」。
台灣若直接資助以色列非法屯墾區之基礎建設,恐違反國際法院之諮詢意見。此外,台灣原本想資助之醫療建設,其使用權僅限於以色列屯墾者。根據以色列法律,巴勒斯坦人沒有在以色列屯墾區定居或使用服務的權利,此舉深化以色列在其制度上的種族隔離和歧視,諸多國際人權團體包含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和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皆認定以色列此作為是種族隔離(apartheid)。
台灣自解嚴後,在人權與法治上有所進展,除了陸續將聯合國核心人權公約內國法化,也透過政策與法規修正等方式使國內的人權保障可以朝符合國際人權標準之方向改善。這數十年來的人權進展,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並深化台灣與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台灣若資助在非法佔領區且助長歧視的計劃,將有損台灣在國際上的可信度,並顯現台灣與自詡的價值背道而馳。
除此之外,人道援助應該秉持中立性且遵循國際法,尤其是在衝突區域。不具中立性的援助除了可能助長衝突,同時也可能有損提供援助者在國際社會的正當性。與其資助以色列非法屯墾區的設施,台灣的資源若能投注在加薩極具受創的醫療系統,或是在西岸包含巴勒斯坦人在內的所有居民皆能使用的醫療設施,將會是更具效益性與正當性提供資源的方式。
我呼籲外交部審慎重新考慮是否資助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非法屯墾區醫療設備一事,同時我也呼籲台灣執行對外援助應遵循國際法、人道協助之中立性原則以及公正與平等的普世價值。如此一來,台灣更能強化並體現其在國際社會中是恪守原則、負責任的國際成員,同時呼應台灣無論在國際社會或是面對台灣人民,皆是真正秉持一樣的人權與自由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