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記者會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去年邀請到南韓致力於爭取無障礙空間的可及性與安全性的知名身心障礙人權捍衛者朴敬石來台參與寫信馬拉松,讓我先引用一下他曾說過:「我們拒絕繼續等待。我們要求一個沒有人會被遺落的世界。」,所以我們樂見台灣政府終於在多年以來未有大幅度修法的此刻,從無障礙環境、合理調整、決策參與納入青年身心障礙者到各生活領域包含教育、就業與醫療等免受歧視待遇等提出修正草案,均朝符合CRPD公約的根本原則與義務邁出部分正向進展。

然而以CRPD公約的標準進一步檢視,仍有些不可忽視的盲區,首先應明確定調拒絕合理調整即為歧視;其次如同最近一次2022年CRPD第2次國家報告結論性意見第24與101點早已點出現行申訴救濟管道的失靈,此次修正草案卻仍打算直接沿用現有制度,顯示此草案仍缺乏提供以受害或倖存者為中心的申訴救濟管道與法律扶助;對於歧視性言論的處置亦不能消極地單靠罰鍰便宜行事,應以更具創意且需跨部會協作來消弭偏見與刻板印象的積極性措施(positive measures);最後令人惋惜的是,這次修法也未能按照113年憲判字第8號,明定心理社會或心智障礙者不被判處死刑。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也想提醒身心障礙者不單單是障礙者,我們也可能是女性、多元性別者、原住民族等,現行草案可能因而無法處理多重或交織性歧視的情形,我們也期待未來能有全面性反歧視法,也督促政策制定者別忘了確保身心障礙者作為權利主體有意義地決策參與,才能保障在與其他人平等基礎上,享有及行使所有人權及基本自由。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修法聲明連署

是優先法案還是泡沫幻影?不斷惡性循環地缺乏障礙當事人充分參與的政策與修法

2022年6月30日,衛福部為回應機構虐待致死頻傳,函送院版草案,唯該草案肯花費許多篇幅規範機構人員消極資格,卻吝於討論如何提供社區支持,讓障礙者不必繼續待在機構。這讓許多障礙者氣憤,於是在立法院排審前 (2022年11月28日),發起黑紙革命,要求立即停止缺乏障礙者參與、對障礙者權利無益的修法程序。由於各界夥伴聲援,迫使衛福部再度提出新版本增列,規範無障礙交通、合理調整、禁止歧視等等權益事項稍為明確的修正草案,卻仍無法完善保障身心障礙者的權利。

是優先法案還是泡沫幻影 ?我們需要的是實質權利保障

關乎障礙者每一天生活大小事的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擱置多年,立法院第11屆第3次會期,已在2025年2月25日開議。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卓榮泰,都紛紛表示《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將是本會期優先通過法案 ! 然而關注障礙者權益的夥伴,都很擔心又是一次泡沫幻影……

政府勿再閃躲,應打造不排除任何人的社會

仍有許多議題,未被討論, 特別是政府投入五年四百八十億元的「身心障礙照顧服務資源布建計劃」中,資源仍集中用於擴充住宿機構服務 (31億)、 補充機構人力 ( 145億 ) 等機構面向,只有少部份分配給自立生活服務 (27億 ) 等社區資源。政府提供的服務真能回應障礙者每一天面臨的生活困境 ? 還是製造出更多障礙讓人難以使用 ? 相關計劃訂定未讓服務使用者共同充分參與,由他人決定身心障礙者應該如何活著的傳統必須打破。否則,障礙者平等地參與社區生活,只能是遙不可及的口號。

長照殺人事件不斷上演,依據家總分析,自2018年至2024年共發生62件長照殺人案件,平均每年約8.8件,且逐年人數不斷上升。無障礙的進步更是緩慢,民團提了多次的無障礙專法或專章亦被聽而不聞,視而不見。(還有更多議題請看我們所列多年新聞清單。)

因此我們提出訴求:
1、修法方向與內容,不可違背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以及一般性意見等解釋文書,並應積極回應國際專家的兩次結論性意見。
2、確保障礙者,以及障礙者組成團體 (DPOs) 都能在獲得各種無障礙形式充分支持下,參與法案討論與決策的每一過程。
3、投入四百八十億預算的「身心障礙照顧服務資源布建計畫」應重啟對話,納入障礙者的聲音及參與,建置以當事人為中心的服務,將個人協助服務入法。
4、交織身分議題不應再被漠視,尤其應保障原住民、女性及兒少障礙者等交織身分者機會均等,且各項權利應強化保障,讓多元的族群更共融在我們的社會裡。
5、有系統性規劃有效地立法落實軟硬體無障礙設施、服務與資訊。

 

記者會
2025 年 3 月 14 日《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記者會

 

因為你 我們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鼓舞人們 挺身關切不義 驅動人性 心存同情同理 攜手人群 讓世界更親近 致力人權 全球普世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