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應徹查對俄煤礦進口,擔負人權盡職調查責任

6月21日上午,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歐洲價值安全政策中心及台灣跨國企業監察舉辦「台灣進口血汗俄煤全球第五,違背氣候人權價值」記者會,呼籲政府調查台灣企業進口俄國煤炭狀況,要求與協助企業逐漸停止進口,同時亦呼籲台灣企業承擔盡職調查義務與企業責任。

記者會合照

該記者會也邀請到2021另類諾貝爾獎得主、俄羅斯環境組織Ecodefense創辦人的Vladimir Slivyak來台上說明俄煤對人權與環境的侵害;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歐洲暨俄羅斯政策與能源分析團隊負責人Isaac Levi,以及歐洲價值安全政策中心(EVC)駐台辦公室主任Marcin Jerzewski也於會上發言。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法案政策主任劉李俊達也受邀出席該記者會,並表示:「俄羅斯是化石燃料的主要生產和出口國,同時也是溫室氣體排放量最高的國家之一。在俄羅斯的主要煤礦出產地區庫茲巴斯,有許多的礦場距離社區的距離不到兩百公尺,遠低於了當地法定安全距離一千公尺。」

「而礦產開採過程所導致的空氣汙染、遺留的尾礦更含有多項濃度不一的放射性物質,都對當地居民的健康產生嚴重的危害。數據顯示當地居民的癌症死亡率與呼吸疾病死亡率都顯著高於俄羅斯全國平均。」

「礦產開採過程也會排放大量的甲烷,這種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高上12% 以上的溫室氣體。在加上煤礦燃燒產生的大量溫室氣體,都將加劇全球的氣候危機。」
「在國際特赦組織發表的《2023年度人權報告》中也指出,俄羅斯作為全球化石燃料的主要生產和出口國,其減排目標、政策和資金挹注皆「嚴重不足」,不僅對於既有的礦場未採取有效措施來減少環境影響,更計劃大幅增加煤炭和天然氣的生產和出口。」

「國際特赦組織發表的另外一份報告《Unfair Game》也指出,俄羅斯當地歷史最悠久的環保團體『Ecodefence!』也揭露了煤礦開採造成的嚴重汙染危害,卻被當局以《外國代理人法》為由,開立鉅額罰款而導致賬戶遭到凍結,在這個組織工作的人權捍衛者甚至面對的5起刑法案件的壓迫,而難以持續後續的工作。」

「從礦產開採在當地所產生的汙染,到燃燒煤礦所導致的溫室氣體,對於人類享有健康環境,這項基本人權產生了重大危害。而指出這些危害的環境與人權捍衛者也面臨當局的威脅。不管是遏制氣候危機,還是捍衛人權的角度來看,台灣都應該更高度重視俄羅斯煤礦的氣候與人權風險。」 

減少煤礦的採購使用,是台灣落實淨零排放的必要手段,這同時是政府的責任,也是企業的責任。

「因此我們呼籲徹查我國企業向俄羅斯採購煤的整體狀況,定期公布調查狀況及處理成果,並積極宣導與協助企業停止採購,而進口俄羅斯煤礦的企業,像是之台塑、台泥公司也應提出具體停買期程與路徑,加速能源轉型的進程,落實企業應盡的氣候與人權責任。」
 

因為你 我們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鼓舞人們 挺身關切不義 驅動人性 心存同情同理 攜手人群 讓世界更親近 致力人權 全球普世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