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資無法買到整個非洲的沉默

文/ 國際特赦組織東非與南非區域秘書長Deprose Muchena
 
新冠病毒(COVID-19)肆虐全球,有時激發人性最良善的一面,其他時候卻彰顯了人性缺陷。舉例而言,中國捐助大量對抗新冠病毒的物資給非洲,與非洲移民近期在廣州受到的不合理待遇形成強烈對比。
 
社群媒體上的影片顯示,被懷疑染病的旅客遭飯店和住所強制驅離而被迫露宿街頭。在另一段影片中,一間餐廳甚至禁止黑人進門。
 
 
中國當局相當迅速地「處理」這些事件。中國政府一方面表示其「絕不容許歧視」且正在「改善當地政府行事手段」,一方面又積極否認這些報導的真實性。非洲各國政府似乎也接受這樣的解釋。
但在非洲當地,廣州的事件激起了我從未見過的義憤填膺;那股憤怒的起因不只是種族歧視,更是因為人們認為這是中非關係上根本的不對等。
非洲各國政府如此小心經營和中國的關係的原因其實呼之欲出。中國不僅是非洲大陸最大的單一債權國,其一帶一路建設計畫更從蘇丹蔓延到南非。然而在廣州事件上,非洲政府的作為和其捍衛人權與捍衛人民的承諾背道而馳。
 
非洲各國領袖對於這件事情的回應唯唯諾諾,聽起來甚至像在代替中國對非洲人民道歉。南非政府表示,這些事件「和中非之間的卓越友邦關係是不相符的」;奈及利亞的一名部長則說廣州警察的行為是合理的。這番說詞隨後被中國媒體廣傳,用來「證明」中國沒有做錯。
 
儘管如此,有越來越多的聲音認為不該如此輕易地讓這件事過去。上週,中國駐辛巴威大使表示,「去渲染獨立事件是不好的」。然而事實上,中國國內對於非裔居民的歧視早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廣州這段畫質很差的影片挑起了一段系統性仇外的歷史記憶,這才是引發非洲人民強烈不滿的主因。
 
中國常說中非友好是一段「雙贏」且「不帶附加條件」的關係。北京用公共建設、科技技術和國家發展機會交換自然資源。
 
然而當政府把外交構築於踐踏人權之上,顯然那些在廣州被強制驅離、接著又被自己的政府給遺棄的人們,都不是贏家。為了延續金援和醫療援助,非洲各國領袖願意對其人民在中國遭受的人權侵害保持沈默。
而這樣的噤聲不只在廣州事件如此——正如同沒有任何一個非洲國家公開指責中國在新疆對當地少數民族進行的人權侵害,北京當局被默許一邊開發非洲大陸,一邊藐視非裔公民的權利。
國際特赦組織記錄了中國在莫三比克和中非共和國採礦所造成的人權侵害,以及中國在剛果鈷礦供應鏈扮演的角色;其中在鈷礦場工作的礦工與童工,工作環境相當危險。
 
仔細探究中非關係,廣州事件絕非「獨立事件」。仇外情緒其實是許多問題的根源。而政府對仇外問題避而不談,加深了許多非洲人的懷疑——他們認為無論是中國還是自己的政府都沒有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即使是人民的經濟利益也一樣。
 
中國如真要像其自詡地那樣引領全球,就必須在其境內和境外都擔起捍衛人權的責任。北京必須實現其「絕不容許歧視」的口號,改變在中國內外對待非裔人民的方式。向那些在廣州被針對的人道歉並提供補償會是一個好的開始。
至於非洲的領導者,他們必須與其公民一樣勇敢地要求改變。他們或許相信保持沈默是在保護國家的經濟利益,然而事實上他們只是在凸顯這段脆弱邦交關係中的問題。

 

因為你 我們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鼓舞人們 挺身關切不義 驅動人性 心存同情同理 攜手人群 讓世界更親近 致力人權 全球普世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