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軍方在若開邦的暴行新證據

  • 緬軍砲轟村莊,切斷物資管道
  • 曾犯暴行的緬軍軍團再度駐紮當地
  • 自2018年12月起已造成5,200人流離失所
國際特赦組織接獲通報,緬甸軍方在2017年8、9月對羅興亞人(the Rohingya)犯下暴行的部隊,近幾週又再度調派若開邦地區。
 
國際特赦組織表示,緬軍自1月初打擊新一波若開軍(Arakan Army)的武裝行動,持續轟炸若開邦(Rakhine State)村落,阻斷人民的食物及人道救援。緬軍並持續以模糊、壓迫性的法律任意拘禁若開邦公民。
 
「緬甸軍方最近的行動顯示,他們對人權毫不在意。他們轟炸村莊、切斷民眾的食物來源,這在任何情況下都令人難以接受。」國際特赦組織危機應變總監Tirana Hassan表示。
 
「儘管國際持續譴責緬軍的暴行,所有證據都顯示他們變本加厲,毫不遮掩。」
Tirana Hassan說。
 
聯合國真相調查小組呼籲,應立即針對若開邦羅興亞族、克欽邦(Kachin State)及撣邦(Shan State)少數民族所受到的人權侵害進行刑事調查,並依據國際法起訴高層緬甸官員。
 
 
若開軍武裝攻擊行動
 
2019年1月4日——緬甸獨立紀念日——若開邦北部武裝團體「若開軍」在四所警察局發動聯合攻擊行動,據報有13名警察身亡。「若開軍」是緬甸北部反軍方武裝同盟的一員,近年來將重心放在欽邦(Chin State)和若開邦,屢與緬軍部隊發生武力衝突。
 
1月4日攻擊行動後,緬甸政府發言人將若開軍定調為「恐怖組織」,更指示緬軍發動「擊潰」若開軍行動。緬軍隨即動員大批軍火及部隊進駐若開邦,當地運動人士及媒體表示,其中包含步兵師 (99th Light Infantry Division, LID)士兵。國際特赦組織及其他組織亦指出,此師涉及2017年迫害羅興亞人2016年攻擊撣邦北部少數族群等一連串暴行。
 
根據聯合國統計,這波衝突至1月28日為止,已造成超過5,200名男女老幼流離失所,其中有高比例是佛教少數民族如繆族(Mro)、卡米族(Khami)、丹奈族(Daingnet),以及信仰伊斯蘭教的若開族。
 
國際特赦組織電話訪問了11位受此次衝突影響的民眾,包括人權官員及若開邦運動人士。 大部分受訪者都表示緬軍部隊發動砲彈轟炸攻擊、切斷食物來源,他們必須逃離家園。
 
「緬軍數十年來上演的都是同一齣殘暴劇碼,他們必須被繩之以法。聯合國安理會必須立即向國際刑事法院提報所有罪狀。」Tirana Hassan說。
 
 
非法攻擊
 
於Tha Lu Chaung區Kyauktaw鎮的繆族Auk Pyin Nyar村落,有三位民眾向國際特赦組織表示,2018年12月21日有兩枚大砲或迫擊砲在距村落不到一百尺處爆炸。隔天清晨村民倉皇逃離的時候,聽到附近更多砲彈爆炸的聲音。
 
一位64歲的農夫回想:「我聽到砲彈不斷轟炸,人們甚至感到暈眩。」
 
另一位村落裡的農夫在轟炸後幾天回家收拾東西,發現家家戶戶的錢財都在居民逃難後遭到偷竊。他懷疑是緬軍所為,因有人目擊他們當時就在村落附近。
 
一名Tha Yet Pyin區Buthidaung鎮繆族村落的24歲青年,也描述了類似的經歷。他的村落在今年1月13日遭到砲擊,不斷有大炮或迫擊砲的爆炸聲響,村民逃往當地的修道院避難,稍後轉往鄰近Kin Taung區Done Thein鎮的臨時安置營區。這名青年四天後回到住所拿家人的註冊文件,發現村中許多房子及學校受損,一些住戶錢財遭竊,而當時村莊的進出由緬軍管控。
 
新聞媒體也詳細報導了其他受害事件。《伊洛瓦底》雜誌和自由亞洲電台日前報導Tha Mee Ha區Rathedaung鎮一名7歲男童Naing Soe在家附近遭砲彈嚴重炸傷。自由亞洲電台更指出,緬甸軍方在觸發附近的簡易爆炸裝置(IED,或稱土製炸彈)後,隨即朝村莊開火。兩家媒體也都刊登了緬軍打劫居民財物的事件。《伊洛瓦底》也報導了1月16日,Maungdaw鎮18歲及12歲的兩兄弟,在住宅旁被大砲嚴重炸傷。
 
雖然國際特赦組織並不能斷言緬甸軍方應負起每次攻擊中民眾傷亡和財產損失的責任,但緬軍對付武裝團體的非法手段早已惡名昭彰。一份2017年6月由組織發表的報告,詳細記載了當時緬軍針對克欽邦及撣邦北部的無差別轟炸行動,造成數千人傷亡或流離失所。
「這些非法攻擊在許多村莊中散播恐懼。」「上百、上千人因此逃離家園。」

Tirana Hassan說。

 
 
控制物資來源和援助管道
 
Kyauktaw鎮繆族村落的一位34歲女性向國際特赦組織表示,緬甸軍方和警方控管她村落稻米的攜帶額度。但在早在去年12月衝突爆發之後,村民們就再也無法收成稻米或主要的經濟作物──竹子,使村民面臨斷炊的危機。
 
隨著情況不斷惡化,該名女性和其他村人前往警察局及Taung Min Ku Lar村附近的軍事檢查哨,請求攜入更多稻米帶進村子的許可。她表示當時緬軍只允許他們帶回最多6筆(pyi,緬甸容量單位,相當於2.56公升)稻米,且需憑緬軍的授權文件才能攜帶。
 
「我們幾個討論之後,覺得再也無法繼續住在村裡了。」她告訴國際特赦組織,「我們不想搬到(臨時收容)營區,但我們不能賣出森林裡的作物及獵物,更完全無法取得足夠的生活必需品。」
 
因此,村落人去樓空,其他鄰近幾座村莊都面臨相同的命運。
 
當地一位運動人士告訴國際特赦組織,他曾協助民眾取得相關許可文件,讓他們能在Kyauktaw鎮附近進出,但當局仍禁止人民搬運食物,聲稱這會縮短若開軍的補給線。
 
緬甸若開邦地方政府更設下限制人道救援進入若開邦的禁令。1月10日,政府阻擋所有聯合國機構和國際人權組織進入受衝突影響的五座村莊,只有國際紅十字會和世界糧食計畫署(World Food Programme, WFP)能夠進入。許多組織只能暫停人道救援計畫,嚴重影響這些極度貧困、低發展地區的急難救助和災後重建工作。
 
地方政府配合國際紅十字會和世界糧食計畫署,針對因衝突而流離失所的人提供現金及物資援助,但受難者表示援助斷斷續續且不敷所需。許多人權組織官員認為,限制國際組織進入境內救援的禁令,只是試圖向國際隱藏緬軍暴行的手段。
 
「緬甸政府簡直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故意玩弄人民的性命。在交火中,緬軍從不曾將保護民眾列為優先考量,他們只想向國際社會隱瞞種種惡行。」Tirana Hassan說。
 
 
濫用惡法及任意拘禁
 
證據顯示,緬甸軍方更利用壓迫性法律,逮捕並起訴疑似支持若開軍的民眾,任意拘留的疑慮和不當對待民眾的風險升高。
 
1月13日,衝突後幾天,Yet Pyin區警方逮捕並訊問繆族村落領袖Aung Tun Sein和至少十名村人。雖然他們稍後陸續獲釋,但幾天後Aung Tun Sein被傳喚至邊界防衛警察局(Border Guard Police, BGP),至今仍被拘禁於Buthidaung監獄。
 
2018年6月的報告中,國際特赦組織記錄了這些在若開邦北部BGP受拘禁的羅興亞男人和男孩,所遭遇的凌虐和非人道待遇。
 
Aung Tun Sein的家人和其他村落領袖在他被捕一週後,仍無從得知他的下落及處境。據稱,緬軍控告他向若開軍洩漏國軍動態;一位村民表示Aung Tun Sein以違反《非法組織法》之罪名遭到起訴,緬軍時常利用這條含糊其辭的壓迫性法案,任意起訴運動人士、記者及其他衝突區的民眾。
 
當地運動人士和媒體皆稱,濫用模糊法條任意逮捕民眾,是常見的迫害手段。《伊洛瓦底》報導指出,2月4日有26人因涉及若開軍的非法集會遭到逮捕;30位村莊行政人員因懼怕遭到模糊法條的牽連而遞出辭呈。
 

因為你 我們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鼓舞人們 挺身關切不義 驅動人性 心存同情同理 攜手人群 讓世界更親近 致力人權 全球普世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