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為什麼墮胎和避孕應為基礎醫療服務
2020/05/14
新冠病毒(COVID-19)肆虐全球,各地醫療資源大量消耗,幾近臨界點。對許多人來說,這也造成墮胎或避孕相關服務比以往更難取得。
即便是醫療系統仍正常運作的地方,其他包含移動限制、社交距離規定、大量失業和藥物短缺等因素也造成人們難以使用相關資源。
以下五個原因是為什麼生育健康相關醫療服務無論在疫情期間或之後都應該持續運作並確保民眾容易取得。
這些服務每天都在救人
全球有四分之一的妊娠會以墮胎告終。然而嚴格限制墮胎的法律使得許多人無法安全地墮胎。每年估計有22,000名婦女死於不安全的墮胎手術。
這項數據證明當人們難以取得避孕方法或安全進行墮胎時,孕產婦死亡率就會上升。這包含在生產過程中死亡以及死於不安全墮胎的婦女。
非政府組織Marie Stopes International (MSI)警告,新冠病毒可能會為孕產婦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MSI於全球37個國家提供避孕和墮胎服務。
根據MSI的推估,在其服務的37個國家中,新冠病毒會造成300萬起意外受孕、270萬起不安全墮胎、更有11,000人會因懷孕相關因素而死亡。
危難之際,需求高漲
在過去疫情大流行期間,生殖權利相關的醫療衛生資源經常被挪用,造成孕產婦死亡率大幅上升。
舉例來說,研究顯示在伊波拉病毒(Ebola)肆虐期間,西非有許多國家在改善孕產婦死亡率這項議題上倒退了15到20年。
在獅子山共和國,新冠疫情期間因生殖醫療資源減少而造成的死亡人數不亞於伊波拉病毒。婦女不僅無法取得能夠保命的服務,還比以往更需要它。在伊波拉疫情期間,性暴力大幅上升,而學校關閉也是造成更多青少年懷孕的因素之一。
這些現象極有可能同樣發生在新冠疫情期間。居家隔離可能會造成更多性暴力,更多人可能會因財務或健康因素而選擇終止妊娠,而避孕需求也可能因為人們延後了生孩子的計畫而增加。
長遠來說,限制這些服務會為醫療系統帶來更大的傷害
根據一項經濟模型理論,在避免意外受孕措施上多投資一塊美金,就能減少2.2塊和妊娠相關的醫療費用。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約有5.53億美金花在不安全墮胎造成的重大併發症上。
當墮胎和避孕資源有限或難以取得,受影響的不只是人們的健康而已。
當婦女無法自行選擇懷孕時機,其受教權和追求職涯發展的機會也常常連帶被剝奪,甚至會造成其難以支持一個大家庭。
避孕能夠改善人們的生活,因為它讓人們能夠為自己的未來做決定。賦權不僅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更讓人們可以享受其權利、減少對醫療系統的負擔。
我們必須捍衛努力多年才爭取到的生殖權利
在2000年到2017年間,全球的孕產婦死亡率降低了約38%。在過去25年間,超過50個國家修法讓更多人更容易取得墮胎相關服務,認定安全墮胎對於保護女性的生命及健康是必須的。而此時絕對不可以讓新冠病毒破壞這樣的進展。
對抗新冠病毒COVID-19的方法
正因為避孕和墮胎都有時效性,各國政府必須立刻採取行動,支持生殖相關醫療服務。
從遠距醫療、開放藥局販售緊急避孕藥給無處方箋者,到減少需要多名醫師核准而造成的非必要等待時間,各國政府可以透過許多方式捍衛這項必要服務,並讓有需要的人更容易取得。
越早採取行動,就能挽救越多生命。
瞭解更多|延伸閱讀
更多影音
人權影音
- 全球
【Amnesty Camp】阿姆內斯提青春大舞台:高中生人權營
人權影音
- 全球
立即釋放中國人權律師盧思位!
人權影音
- 全球
以色列用監控技術強化種族隔離制度
人權影音
- 全球
2022年全球死刑使用數據
人權影音
- 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