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新冠疫情擴散 高風險族群面臨更深恐懼

  • 保護日薪制勞工、因衝突而流離失所的人、醫療工作者、囚犯
南亞身為這個世界最貧窮、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因應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在該區升溫,國際特赦組織呼籲當地各國政府將人權原則置於首位,採取適當的應對措施,並應加強努力保護高風險的邊緣及弱勢族群,包含日薪制勞工、因衝突流離失所的人、醫療工作者及囚犯。
 
疫情將可能在南亞地區帶來數千起病例,而南亞各國皆擔憂病毒將襲擊人口密集地區,深怕在這個已有6億人陷於貧窮的地帶,疫情將衝擊嚴重不足的醫療設備、壓垮人民生計,因此有越來越多政府於3月底實施嚴格的封鎖及宵禁政策。
 
巴基斯坦於3月25日公布共有1026起確診病例,7名死亡,而印度則居該區第二高,國內已有606人確診,10名死亡。南亞的確診人數每日節節上升,並且因未落實檢測,預估的實際人數可能比現有病例高出更多。
 
國際特赦組織南亞區域秘書長Biraj Patnaik表示:「隨著新冠病毒(COVID-19)確診病例在南亞飆升,該地區的各領導人應在這起疾病危機中,更加留意極為弱勢與邊緣的族群。那些待在家就等於沒錢賺的勞工、因衝突失去家園而在過度擁擠的營區潦倒生活的人、被迫和好幾個人擠在牢房的囚犯,以及無法獲得所需資源並且冒著生命危險拯救他人的英勇醫療人員,這些人需要受到政府的保護。」
 
 
取得資訊的權利
 
南亞當局無法給予獲取資訊的管道,也無法提供與病毒相關的精準、正確資訊,讓人民知道如何保護自己,更未讓人民知道政府能提供什麼樣的協助,因此讓新冠疫情危機在南亞更加惡化。
 
近幾週,南亞地區部分政府高官掩蓋真實規模數據,淡化危機嚴重性;有的甚至提供錯誤訊息,損害人民的健康權,也淡化政府對公共衛生議題回應所帶來的影響。
 
偏鄉地區人民識字率較低,獲得健康照護的管道也非常有限,這些人特別因為缺乏疫情相關的可信資訊而受到衝擊。
 
在阿富汗,資訊流通至偏遠地區的速度非常緩慢,衝突頻仍的地區亦然,整個國家普遍而言能獲取健康照護的管道非常稀少;篩檢量極低,偏遠地區的婦女更面臨被這些措施拒於門外的風險——尤其當地有禁止女性獲取健康照護管道的傳統。
 
孟加拉的科克斯巴札爾地區(Cox’s Bazar)於3月底出現首位新冠病毒確診案例,當局無法提供羅興亞難民與病毒相關的正確資訊,讓難民營出現若感染便會被當局處刑的謠言。當地目前仍處於通訊聯絡中斷的狀態。
「國家有責任提供疫情的正確、可靠資訊,並以人民了解的語言,從他們容易取得的媒介提供。國家同時也必須全力處理可能會傷害人民的假訊息,並且保護邊緣社區不被汙名化。」Biraj Patnaik提到。
 
 
難民及國內流離失所者
 
南亞各當局不僅對國內公民有責任,對管轄區範圍內的每個個體,也當負有責任——包含難民和尋求庇護者。
 
南亞擁有全球最高難民數量,包含巴基斯坦境內300萬名已登記及未登記之阿富汗難民,以及孟加拉境內超過百萬的羅興亞難民。
 
阿富汗衝突不斷讓國內的200萬人流離失所,同時也持續接收上千位從各國遭到遣返的人民,包含鄰國伊朗。
 
孟加拉的羅興亞難民營不可能實行保持社交距離的措施。庫圖帕朗難民營(Kutupalong)的帳篷緊密的擠在一起,難民必須穿越營區才能得到基礎服務。營區的醫療設施非常有限,附近也沒有緊急服務設施。
 
「這種時候,我們應該要有乾洗手、肥皂、口罩,才能維持清潔和健康。然而,從疫情爆發到現在,我們遲遲沒收到這些資源。」科克斯巴札爾的一位年輕男子Yassin Abdumonab向國際特赦組織表示。
 
阿富汗的國內流離失所者(internally displaced people,IDPs)散布在各個營區裡,那些地方通常難以抵達,長年缺乏基礎醫療設施,僅有流動診所偶爾有空時才會進入,人民被迫跋山涉水尋找食物和水資源。
 
在阿富汗國內流離失所難民營中的婦女更缺乏獲取醫療設施的管道。而孟加拉的羅興亞難民營中,婦女也無法取得足夠醫藥資源。
 
國際特赦組織南亞區域秘書長Biraj Patnaik也說:「因衝突而流離失所的人民要保持社交距離是不可能的。他們的醫療資源不足,而且日日都得為基本物資奮鬥。國家不僅有義務將這些人包含在疫情因應措施內,也必須回應他們的特定需求。」
 
 
日薪制勞工
 
南亞絕大多數勞工都處於灰色經濟中,通常倚賴領日薪維生。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資料顯示,南亞的「灰色經濟勞動力佔總體勞動力的80%」。
 
這些勞工包含了街販、清運工人、司機、建築工人、清潔工、茶農、漁民、搬運工、廚師、以及家政工等等,其中許多人為國內移工,與他們的家人相隔千里。
 
隨著當局實施封鎖政策,這些勞工將失去他們賴以維生的工作機會。在薪資較低且社會安全體制較不健全的地區,許多人沒有充足——甚至根本沒有——社會安全網得以依靠。3月底,斯里蘭卡實施宵禁政策,人群在當鋪外集結排隊,顯示嚴峻的環境已經衝擊當地人民。
 
南亞某些國家如印度、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等,都於3月底宣布了振興經濟方案。但這些政策大多針對主要產業,而灰色經濟中的勞工需要一套為他們訂定的措施,保障他們的社會安全權利,讓其得以行使權利以達到適當生活水準。
「沒有人該在饑餓和感染中做抉擇。南亞的經濟仰賴日日勞碌的勞工們支撐,他們在不安全和不適當的工作環境下求生存。國家必須在此次危機中盡力保護這些人的生計。長遠來看,國際需團結一致來回復整體狀況。這是屬於全球的大型傳染病,也需要全球共同的解方。」Biraj Patnaik表示。
 
 
醫療工作者
 
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資料顯示,南亞八國的人均醫生數量最少,從阿富汗的0.3位/千人到馬爾地夫、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的1位/千人。即便在最好的情況下,醫療資源和醫療工作者數量仍嚴重不足。
 
阿富汗、孟加拉、印度、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紛紛表示擔憂,因為醫療人員在照護COVID- 19病患時缺乏保護裝備。
 
孟加拉已有10位醫師出現症狀並隔離。一位來自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Gilgit-Baltistan)的醫師3月底在巴基斯坦過世。巴基斯坦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Asfandyar Khan在一場舉行於首都伊斯蘭馬巴德(Islamabad)的記者會上表示「在缺乏保護措施的情況下診治病患根本形同自殺」,並警示醫生在得到所需的保護裝備前是可以罷工的。
 
醫療工作者和其他支撐醫療體系、站在最前線、暴露於風險之中的人員,必須忍受高時數工作、以及心理上的壓力和疲乏,他們身上的重擔隨著確診人數升高也不斷增加。他們必須保護家人免於感染,同時還得幫助病患康復。
 
Biraj Patnaik表示:「前線醫療工作者是此次危機中的英雄,他們冒著風險將他人健康置於第一位。而他們期望至少能獲得保護裝備。國家有義務確保醫療工作者受到保護——包含給予適當訓練以及心理上的支持,無論對他們或對其家屬皆然。」
 
 
囚犯
 
南亞監獄的擁擠程度可以說是惡名昭彰。孟加拉的囚犯人數是監獄可容量的兩倍之多,全國的在監人數中有70%的人仍在等候受審。尼泊爾的在監率超過150%,在監人數為某些監獄的三倍之多。
 
囚犯經常面臨不人道的監獄情況,包含通風不良、衛生環境差,讓囚犯的健康暴露於風險之中。今年稍早,巴基斯坦司法調查委員會強調監獄中醫療管道不足的情況,回報1,823名囚犯患有肝炎、425人確診HIV病毒、173人感染肺結核——而這些人都是在獄中被感染的。
 
3月底,斯里蘭卡的阿努拉德普勒監獄(Anuradhapura)爆發與新冠病毒相關的示威,2位囚犯遭到獄警殺害,多人受傷。巴基斯坦拉合爾(Lahore)Camp Jail的一處監獄出現首位新冠病毒確診病患,當地的囚犯數量超出可容量3倍之多——絕大多數人仍在等候受審。
 
根據國際人權法及國際人權標準,當局必須確保囚犯獲得即時的醫療照護,並與一般群眾享有一樣的標準,預防、篩檢和治療新冠病毒時皆然。
 
南亞部分國家,包含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斯里蘭卡,孟加拉,都已經採取行動、釋放部分囚犯,但尚未全面實施及執行。
「南亞的監獄就像這個地區萎靡的良心,過度擁擠、充斥暴力、不衛生、缺乏醫療資源,將囚犯置於感染的風險之中。當局應立即採取行動減緩擁擠的情況,包含將監禁良久的囚犯、有資格提早假釋的囚犯、以及不再對公眾安全形成威脅的囚犯釋放。對於遭到刑事指控並等候受審的人,也應有無罪推定的假設。同時,對於遭到監禁的人,應給予和所有人民相同標準的醫療照護,包含在囚犯要求特殊照護時轉送醫療機構。」國際特赦組織南亞區域秘書長Biraj Patnaik提到。
 

因為你 我們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鼓舞人們 挺身關切不義 驅動人性 心存同情同理 攜手人群 讓世界更親近 致力人權 全球普世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