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恐怖遺產:伊斯蘭國雅茲迪兒童倖存者的困境》結論與建議

 
 
 報告結論 
「這些孩子不只是倖存者,更可能是未來的領導人物」
當地非政府組織希望之春基金會(Springs of Hope Foundation)秘書長Lisa Miara表示。
雅茲迪兒童倖存者已經忍受太多權利、尊嚴、家庭生活、和童年受到侵害的情形。他們帶著過去經驗留下的傷疤,有些傷顯而易見,多數卻是隱形的,伴隨他們度過一生;他們面對的重擔如此巨大,許多人健康狀況、心理狀況受到嚴重、長期的侵擾。有些人被迫和家庭失散,因此無法理解家人的語言;他們在重回學校和重建未來的路上面臨重重困難;除此之外,他們在獲得新的公民身份上也遭遇極大阻礙,然而他們必須得到身份才能享有許多基本權利。
 
兒童倖存者的照顧者難以達到兒童的需求,無法讓他們重新融入家庭和社群。許多遭受伊斯蘭國成員的
這些兒童和家屬面臨的挑戰只會隨著新冠疫情(COVID-19)變得愈發艱難。自2020年2月起,許多非政府組織和慈善機構被迫暫停或終止計畫,而大多數國際工作人員都已撤離並返家,心理衛生或其他衛生服務愈來愈難以取得;學校關閉,而政府單位也不再處理取得公民身份所需的文件。
 
但這些兒童無論如何,都是倖存者。他們從伊斯蘭國殘忍的奴役和虐待中存活下來,他們展現了生命的韌性和適應能力。有了充分支持,他們有極大潛能能夠成為自己社群、國家、甚至國際的領導人物。
 
儘管這些兒童倖存者面臨諸多艱鉅挑戰,許多人告訴國際特赦組織,他們最希望看見的是正義實現、責任追討、以及找到失蹤人口。16歲的Nahla從伊斯蘭國囚禁中存活下來,希望和有權力處理相關事務的人說:「我們希望政府和國際社會能夠幫助我們的父母和兄弟姊妹返家。仍被囚禁的人都必須回來。」15歲時被迫為伊斯蘭國打仗的Sahir分享他的想法:
 
「我有太多話想說。有太多希望這個世界能知道的事。我們的社群一起經歷了一場種族滅絕。我們人數變少,非常無助、疲倦、身心受創。我希望伊拉克政府和國際社會想想那些仍然失蹤的人,並為他們做些什麼。沒有正義,一切就只會停在這裡。我們需要把犯下這些罪行的人繩之以法。」
 
今年是伊斯蘭國2014年襲擊雅茲迪社群的6週年,伊拉克政府和國際社會應當為這些兒童挺身而出;他們必須盡一切努力確保犯下罪行的伊斯蘭國成員都負起責任。為了讓雅茲迪兒童倖存者獲得正義,當局也須確保他們受到的權利侵害有完整的補償機制,且提供所有必要支持。
 
 
 建議 
 
致伊拉克中央政府及庫德自治區政府
究責、正義及賠償
  • 即刻採取行動確認失蹤的雅茲迪孩童和男女,發掘大型葬場,並提高政府單位預算來協助作業
  • 根據國際法有足夠可接受的證據證明加害者對雅茲迪社群的罪行(包含針對兒童的罪行)負有責任,並透過不使用死刑的公平審判實現正義
  • 修正伊拉克國內法以處理違反國際法的重大情形,包含戰爭罪、危害人類罪與種族滅絕罪;
  • 建立一套完整的補償機制,提供曾涉及伊斯蘭國衝突受害者的完整補償,包含補償金、恢復公民身份、身心修復、滿足相關需求並保證相同情況不再發生,機制內容包括:
    • 確保包含男孩和女孩的受害者,能夠參與補償機制的策畫;
    • 在補償機制內建立一套長期、完整規劃的計畫,提供從伊斯蘭國囚禁中返家的雅茲迪兒童身心健康支持,並由達霍克省衛生總局(General Health Directorate in Dohuk)成立專案小組,加入利害關係人來領導計畫,包括心理學家、心理治療師、醫生、社會工作者、人道工作者、童兵、性暴力、性別暴力、武裝衝突相關的性暴力等領域之專家、以及聯合國機構的員工等,以提供完整支持;
    • 建立完整的配套計畫,滿足曾任童兵者和遭受性暴力的女孩的需求。
 
擁有法定身分的權利
  • 對於因伊斯蘭國衝突而流離失所的人,包含雅茲迪兒童倖存者,簡化他們取得公民文件的流程,減少行政負擔;
  • 提供雅茲迪兒童倖存者法律和財務協助以取得公民文件;
  • 確保伊拉克的流離失所者,包含雅茲迪兒童倖存者,毋須長途跋涉至其出生地或其他被認為不安全的地方,就能取得公民身份文件;
  • 確保等待取得公民文件期間,兒童均能行使其人權,包含接受教育、取得醫療照護,以及人身自由等權利。
 
受教權
  • 發起專款以提高流離失所學生的教育品質,包含投入更多資源處理國內流離失所(internally displaced people, IDP)學生面臨之「教師數量及訓練不足、學習資源短缺及班級人數龐大」等問題,上述問題列於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OCHA)撰寫之2020年度伊拉克人道需求概覽(2020 Humanitarian Needs Overview for Iraq);
  • 提供超過一年未上學之雅茲迪兒童倖存者更多選擇:
    • 確保加速學習(accelerating learning)計畫在小學及中學教育各個層級都得以實施且程序、負擔不過於龐雜;
    • 確保加速學習計畫對於僅會說阿拉伯語的兒童倖存者也得以實施;
    • 提供語言教學給在囚禁期間未曾學習庫德語(Kurmanji Kurdish)的兒童,作為加速學習教育的一部分;
    • 確保兒童倖存者及其照顧者毋須承擔昂貴交通成本來接受加速學習教育;
    • 在專門為雅茲迪兒童倖存者設計的加速學習計畫中納入社會心理相關內容。
 
因性暴力而懷孕生產的女性
  • 確保因性暴力而懷孕生產的雅茲迪女性瞭解自己能保留孩子在身邊的權利,並與聯合國難民署合作,即刻將他們重新安置或人道搬遷;
  • 對於遭受性暴力而懷孕生產的雅茲迪女性,協助其與孩子團聚並與聯合國難民署合作,優先重新安置此類個案;
  • 確保遭受性暴力而懷孕生產的雅茲迪女性不再被迫與孩子分離;
  • 確保遭受性暴力而懷孕生產的雅茲迪女性能夠在伊拉克獨立、安全並不受威脅地生活,並且能夠在需要時獲得財務協助;
  • 通過所有相關的伊拉克法律修正案,讓伊斯蘭國囚禁期間遭受性暴力而懷孕生產的雅茲迪女性能夠在公民文件上選擇孩子的宗教信仰。
  • 確保所有從囚禁中釋放的婦女都能享有性與生殖權利;
  • 確保「倖存者和因性侵害產下的孩童相關之服務、生計支持和補償條款」符合政府在2016年所發佈之承諾(預防和應對與伊拉克衝突有關的性暴力之聯合新聞稿/Joint Communiqué on the Prevention of and Response to Conflict-Related Sexual Violence in Iraq)
 
 
致聯合國以及在伊拉克之國際、國內人道組織以及國際捐助單位
究責、正義和賠償
 
  • 為伊拉克政府提供技術支援,對於涉及伊斯蘭國衝突的受害者,包含雅茲迪兒童和照顧者,設計一套全面且著重性別的補償機制;
  • 協助從囚禁中獲釋的雅茲迪兒童,以及兒童時期曾被伊斯蘭國囚禁之成年人,能夠參與究責和賠償機制的政策制訂和討論;
  • 在規劃上以雅茲迪兒童倖存者為優先,並和國家當局合作,創造一套縝密的補償機制以提供醫療和社會心理照護支持,相關作業包括:
    • 支持相關計畫以充分回應兒童倖存者的需求
    • 投入提升心理健康醫療人員的能力以及認證計畫,參考達霍克大學( University of Dohuk)的心理治療及心理創傷機構的計畫案例。
    • 支持兒童倖存者和照顧者提高收入和維持生計;
    • 提供曾擔任童兵者和受性暴力的女孩一套完整的計畫和服務
 
法定身分和受教權利
  • 實施基本評估以瞭解2014年以來,從伊斯蘭國囚禁中釋放的雅茲迪兒童人數;
  • 擴大法律援助,積極協助雅茲迪兒童倖存者取得新的法定身份,並:
    • 在國內流離失所者地區擴大移動法庭及行動文件團隊的使用;
    • 提高國內流離失所者地區或其他非正規定居點對此類措施的認識;
  • 投入更多資金和資源至加速學習計畫,並:
    • 特別設計一套倡議活動提高國內流離失所者地區及其他非正規定居點對此類計畫的認識;
    • 確保曾因在伊斯蘭國「機構」內遭受酷刑而厭惡上學的童兵,都能充分受到關注並在計畫中獲得相應措施
    • 對參與計畫的潛在學生族群(包含雅茲迪兒童倖存者)減少行政負擔;
    • 確保加速學習計畫透過阿拉伯語及庫德語授課,滿足從囚禁中返家、不會說庫德語的兒童倖存者的需求。
 
因性暴力而懷孕生產的女性
  • 與國家當局合作,確保敘利亞難民營和國內流離失所難民營中,因性暴力而懷孕生產的女性都能提高意識,瞭解自己有權得以留住孩子;
  • 對於遭受性暴力而懷孕生產的雅茲迪女性,進行優先處理並迅速將其重新安置,實質作為包括:
    • 這些女性的家屬可能面臨風險和遭到污名化,因此應確保希望離開伊拉克的家屬也能優先重新安置;
    • 在這些地區中(例如敘利亞東北部的al-Hol難民營)進行倡議,讓家屬瞭解團聚、重新安置和人道搬遷等選項;
  • 敦促政府參與聯合國難民署的計畫,提高實行政府對重新安置的承諾,包含因性暴力而產下的兒童及其雅茲迪母親;
  • 考慮在敘利亞、達霍克省(Dohuk)較靠近難民營的地點成立組織或專案計畫,並派駐相關人員駐點;
  • 提供「倖存者和因性侵害產下的孩童相關之服務、生計支持和補償條款」,並需符合聯合國秘書長的武裝衝突與性暴力特別代表於2016年為回應伊拉克武裝衝突下的性暴力議題所做出之承諾。(預防和應對與伊拉克衝突有關的性暴力之聯合新聞稿/Joint Communiqué on the Prevention of and Response to Conflict-Related Sexual Violence in Iraq)
 
 

因為你 我們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鼓舞人們 挺身關切不義 驅動人性 心存同情同理 攜手人群 讓世界更親近 致力人權 全球普世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