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人權報告|亞洲:日本、南韓

國際特赦組織2023年度人權報告,在全球和區域層面將這些人權問題連結起來,並展望對未來的影響。這份報告分析了2023年155個國家的人權狀況,並對應採取的行動提出呼籲;這份報告展示了政府及其他行為者可以採取哪些措施來應對這些挑戰並改善全世界人民的生活。

本報告記錄了 2023 年國家和區域層級的重要人權發展,並對當前的重大人權挑戰進行了全球分析。這包括國際特赦組織在 2023 年監督人權狀況的國家或地區的相關內容。


日本

政府未遵守承諾在生產電力的過程中停止使用煤炭;LGBTI族群的權利在法律承認上有些許進展,但該族群與女性和當地韓裔族群依然面臨根深蒂固的歧視;新移民法違反難民與尋求庇護者的權利;日本服刑時間最長的死刑犯獲得重審裁決。

享有健康環境的權利

儘管夏季高溫紀錄屢創新高並出現死亡案例,日本依然是唯一一個並未承諾在生產電力時逐步淘汰煤炭的富裕工業化國家。政府在2022年時宣布新計畫,將氨與煤炭混合,減少能源部門的碳排放,但此舉不但成效不彰又對人體與野生環境充滿危害,至今依然飽受環境專家批評。專家呼籲投入再生能源取而代之。

歧視

LGBTI族群權利

6月,立法單位通過性傾向與性別認同相關法律,要求政府草擬計畫推動LGBTI族群權利,保障族群免於「不正當」歧視。條文內容並未明文定義何謂「不正當」,也未加以保障LGBTI族群權利。

在10月的一項重大判決中,最高法院認定《性別認同障礙特例法》中出現違憲條文,內容要求跨性別者在戶籍登記時必須完成絕育手術。

法律禁止同性婚姻的情形,以及其他形式的性別歧視持續在法院引發爭議。6月,福岡地方法院裁定禁止同性婚姻違憲,建議改變法規保障同性伴侶權益;但9月,札幌地方法院則裁定同性婚姻中的個體不適用伴侶權益。

女性權利

世界經濟論壇的年度全球性別差距報告指出,日本在性別平等上排名下滑,在146個國家中從第116位跌至第125位。報告指出,除了教育與健康情形差異不大之外,婦女的參政代表在近年不斷下滑,只在議會中佔了10%,在部會首長階層則不到10%。

韓裔族群

韓裔族群持續受到歧視。在9月一場日本的韓裔大屠殺百年紀念活動中,政府官方拒絕承認活動,也拒絕道歉。

性別暴力

議會於6月通過刑法修正案,首次將某些形式的非合意性行為認定為性侵,並將合意性行為年齡從13上修至16歲,而法律追溯期也從10年提高至15年。

6月,前日本自衛隊成員五之井里奈向5位前士兵提起訴訟,表示先前在軍隊期間遭到性暴力而造成心理創傷,同時也控訴政府無法預防和適當調查罪行。12月,福島地方法院認定5名士兵中的3人犯下「強制猥褻罪」,並分別判處他們2年有期徒刑。國防部隨後在8月發布調查報告,指出軍隊內部長期以來有著根深蒂固的騷擾文化,性騷擾也包含其中。

企業究責

數百位受害者向已逝的傑尼斯娛樂創辦人要求性剝削與虐待補償,該公司是許多知名日本男團的經紀公司。公司發布公開道歉聲明,但聯合國工商業與人權工作組在之後造訪日本時,批評政府與傑尼斯公司並未充分回應問題。

難民與移民權利

6月,議會通過充滿爭議的《出入國管理及難民認定法》,允許將申請超過3次以上難民身分的人驅逐出境。法案同時也保留拘留尋求庇護者的原則,只有實施非監禁控管措施的案件例外,且法案也未禁止監禁兒童。拘留時間未規範上限,而不允許司法審查拘留命令3也導致法律程序持續不當。

聯合國專家於4月發表聯合信,對此修正案提出擔憂,表示日本的拘留政策已經構成恣意拘留的情形。

4月與7月,2位來自土耳其和伊朗的尋求庇護者分別獲得日幣22萬元(約新台幣4萬6,000元)與550萬元(約117萬新台幣)的損害賠償。他們在2022年以遭移民當局恣意拘留為由,向政府提告。

死刑

日本關押時間最長的死刑犯袴田巖(Hakamada Iwao)在東京高等法院於3月裁定予以重審後,在10月重啟案件審理。法院認為他在1968年的原判決是建立在強迫自白與種種令人存疑的證據之上。袴田巖在2014年時暫時從監禁中獲釋4。

 

南韓

大韓民國

南韓政府實施計畫減少工業碳排放,卻未通過法案在能源產業逐步淘汰煤炭的使用,而新的燃煤火力發電廠也依舊建造中。當局持續嘗試廢除性別平等與家庭部,削減保護婦女與預防婦女暴力的預算。包含勞工與身心障礙權利倡議者的和平示威者受到強硬手段對待。無限期拘留難民與移民認定不合乎憲法。

背景

8月,成千上百人民在首都首爾進行和平示威,反對福島核電廢水排放至太平洋;9月,約3萬民示威者參與首爾的氣候正義遊行。

享有健康環境的權利

4月,政府通過「國家碳中和綠色成長基本計畫」,涵蓋利用其他技術(例如核能)減少降低能源產能的溫室氣體排放與補充量的計畫。

6月,韓國國家人權委員會提交一份意見書給憲法法庭,支持挑戰政府碳中和法案違憲的連署。意見書內容表示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目標太低,將會把減排的負擔不公地留給下一代。

逐步淘汰煤炭草案首次在2022年提出,條款包含停止目前仍營建中的煤炭能源計畫。而同時位於江原道的三陟市燃煤火力發電廠仍然在建設中。

表達自由、結社與集會自由

表達自由和集會與結社自由的權利持續遭到侵蝕,政府依舊鎮壓「非法」示威。

1月,公營事業首爾鐵路向「團結反對身障歧視」團體提出訴訟,要求團體對造成地鐵延遲給付賠償與損失6億145萬韓元(約1,400萬台幣)。該團體自2021年開始對地鐵缺乏身心障礙友善設施提出抗議。他們希望改善大眾運輸工具對身心障礙人士的友善程度,而其中一項運動是使用輪椅人士會不斷進出車廂引起注意,希望增設身心障礙坡道及地鐵站的電梯與其他行動不便友善措施。

9月,憲法法庭判決國家安全法禁止「反國家」、「利敵」與「間諜」活動合憲。該法屢屢受到多項法律挑戰,並曾被用以噤聲異議、恣意起訴和平行使表達自由與集會自由的人士。

同樣在9月,憲法法庭以不符合表達自由的保障為由,裁定一項法律非法。該法懲處意圖散布反平壤訊息的舉動,例如透過氣球乘載傳單,或透過跨國界河流傳送傳單至北韓,行為判處最高3年有期徒刑。

勞工權利

騷擾勞工權利倡議者的情形在總統尹錫悅反工會的言論下持續升溫。警方在2023年對多起企業工會發起的活動進行刑事調查,同時突襲聯盟辦公室。警方在5月1日對韓國建築公會進行搜索與查封行動。同日,公會總幹事梁海東在江原春川地方法院前自焚,於隔日死亡。梁海東因為工會的職務受到調查,包含控訴他向建設公司發送「黑函」要求支付公會費用並雇用工會勞工。

5月31日,警方摧毀一處梁海東的紀念壇,造成4人受傷,並威脅以胡椒噴霧驅散由全國民主勞動組合總聯盟舉辦的和平集會。

歧視

婦女和女童權利

政府持續以意圖廢除性別平等與家庭部引起爭議(截至2023年底前尚未廢除)。10月,政府宣布在2024年大幅削減預防女性暴力與支持倖存者的預算,引發數百個女性權利團體的廣大批評聲浪。8月24日,首爾出現示威,要求當局採取更多行動來終止針對婦女的暴力,因為先前在江原道新林洞曾出現殺害婦女事件。

8月,一個提倡安全墮胎權的倡議人士網絡與南韓人權委員會發起連署,稱政府未將墮胎入法已侵犯女性的健康權。11月,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呼籲政府採取適當立法措施與其他作為,來實施2019年憲法法庭的決議,將墮胎除罪化,確保人們能取得安全的墮胎管道。

LGBTI族群權利

2月,南韓高等法院判決要求南韓健康保險公團,恢復同婚伴侶金勇民(Kim Yong-min)作為被扶養人的健康保險取得權。這是南韓第一項承認同性伴侶的法律判決。判決認為健康保險公團的伴侶保險制度未給予同婚伴侶平等給付,而健康保險公團對判決提出上訴。

5月,跨黨派國會成員提交一份婚姻平權草案,希望修改民法以允許同性婚姻。雖然草案並未預期能被通過,但此舉被視為充滿象徵意義的一步,施壓政府擴大對「家庭」的定義。

5月,南韓國家人權委員會向最高法院提出建議,建議重審對跨性別族群在性別認同上的判決,確保判決符合人權標準。該項建議截至2023年底仍未執行。

10月26日,憲法法庭四度支持軍事刑法第92-6條,將南韓軍隊內合意的同性性行為入罪化。

難民與移民權利

憲法法庭的決議讓南韓難民與移民有更光明的前景。3月23日,法庭認為《移民控管法》無限期拘留遭驅逐出境的外國籍人士,以及當前缺乏獨立審查機制檢驗拘留決定等情形,均不合乎憲法,也違反適當與程序原則。法務部表示將會對裁決提出挑戰。

兒童權利

3月23日,憲法法院認為《家庭關係登記法》的條款規定未婚父母的孩童應由生父進行登記難以實行,已經違憲。法庭認可國內所有兒童都應獲得出生登記的權利,無論國籍或身分皆然。

性與性別暴力

1月26日,女性家庭部提出計畫修改強暴在刑法之下的定義,納入非合意性行為的內容,卻於同日遭到法務部拒絕。目前對強暴定義需要證明有「暴力或恫嚇」情形,不符國際認定非合意即強暴基礎的標準。

死刑

南韓的一些發展令人憂心國內可能會恢復執行死刑。4月,最高檢察官辦公室宣布計畫要對弒嬰以及與向兒童販賣和分發毒品有關的犯罪判處死刑。8月,法務部對矯正機關下令檢查並執行任何必要作為來維持處決設施的運作。


國際特赦組織每年都會記錄世界的人權狀況。

國際特赦組織的研究顯示,在世界各地,當局持續侵犯具有普世性的自由權利。國家和武裝團體正在破壞和扭曲戰爭規則,種族歧視是一些武裝衝突及其應對措施的核心。經濟危機、氣候變遷和環境惡化對邊緣化社群造成了不成比例的影響。為這些社群的權利進行倡議的人權捍衛者,在當局廣泛鎮壓異議的情況下成為目標。針對婦女和女童以及 LGBTI 族群權利的強烈抵制越演越烈。網路上針對某些種族群體的煽動性仇恨內容和其他有害內容的情況日益增加。同時,人工智慧的進步被用來限制自由和侵犯人權。

因為你 我們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鼓舞人們 挺身關切不義 驅動人性 心存同情同理 攜手人群 讓世界更親近 致力人權 全球普世共享